張元忭
名城山陰(今浙江紹興)有個張家,張家有個男兒,名元忭,字子藎,以嗜書如命遐邇聞名。張元忭體質羸弱,母親怕他讀書太累搞壞身子,時常囑咐他注意休息。張元忭每天都要讀到深夜才入睡,他怕母親生氣,便把燈藏起來,待母親睡著了再點上燈看書。
山陰有個儒學大家,叫王畿,是“心學”大師王守仁的高足。張元忭拜王畿為師,研習“心學”,深有所得。
張元忭極崇尚有氣節的人,楊繼盛是他心目中的英雄之一。
楊繼盛是容城(今屬河北)人,7歲喪母,庶母(父之妾)兇狠,虐待繼盛。繼盛邊牧羊邊讀書,考中嘉靖二十六年(1547)丁未科進士,授南京吏部主事,不久改任兵部員外郎,上疏倡言以武力抗擊匈奴俺答,為仇鸞所誹謗下獄,貶官。奸臣嚴嵩當國,楊繼盛上疏彈劾,被投進大牢。嘉靖三十四年十月初一,在北京西市被斬首。
這年,張元忭年方10余歲,聞悉楊繼盛的事跡,感慨淚下,作文遙祭。
父張天復,官為云南副使,進擊武定(今屬云南)起兵反叛的鳳繼祖有功,朝廷嘉獎。不久,反叛者還襲武定,官軍敗績,巡撫呂光洵統兵剿滅。穆宗隆慶元年(1567),有人上疏追究武定兵敗一事,詔逮張天復赴云南對簿公堂。張元忭聞訊,護送父親去云南,行程萬里。待到了云南,張元忭一頭黑發變成白絲。他不敢停留,北上京師,詣闕下為父白冤。當事者被他的孝心所感動,從輕發落張天復,僅將他削職為民。
隆慶五年三月初一殿試,張元忭一舉奪魁。此科進士共396人,名列第一甲第三名即俗稱“探花”的是新建(今屬江西)人鄧以。鄧以
也以好學著稱,是張元忭的師兄弟,他們都曾師從“心學”大家王畿。
狀元例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國史。
隆慶六年即張元忭中狀元第二年五月二十六日,穆宗皇帝中風而死,皇太子朱翊鈞即位,年號“萬歷”,是為神宗。
神宗寵愛宦官馮保,即位第六天,便命馮保出掌24個宦官機構中最重要的司禮監。無錫(今屬江蘇)人胡涍上疏勸諫神宗遠小人親賢人,馮保從中挑唆,神宗罷了胡涍的官。張元忭上疏替胡涍開脫,未能奏效。
乘著神宗剛登極,廣施龍恩,張元忭上疏為老父申冤,請恢復老父的官位。當時,他父親已病死,此舉僅是為父親恢復名譽而已。神宗答應,待日辦理。此事一直拖延,遲遲不能兌現,張元忭只好耐心等待。
萬歷十年(1582),張元忭奉命去楚王府公干,順便回家探望老母。離開山陰后,他的心緒極不好,總覺著有不祥之事將要發生,遂馳歸老家。果然,老母病重。張元忭侍疾,精細照料,湯藥親嘗。5天后,老母病逝。張元忭辭掉官職,服喪3年。
服除,出仕,仍為翰林院修撰。不久,進為左諭德。此為皇太子東宮官員,掌贊諭道德,侍從文章。當時,神宗未立太子,張元忭以左諭德官銜擔任神宗的經筵講官,為神宗講解經史。
乘接近皇帝之機,張元忭又提出老父官位問題。不知神宗是健忘還是不認老賬,竟駁回張元忭的奏疏。
張元忭哭了,道: “吾無面目見父母于地下了!”從此悒悒不樂,罹病不治而死。
熹宗天啟(1621~ 1627)初年,追謚張元忭為“文恭”。
上一篇:張儉
下一篇:張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