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培因
江南名城武進(今江蘇常州)有個莊家,世代書香門第。愛新覺羅·胤禛坐天下的第6年,即雍正五年(1727),莊家的莊柱考中丁未科進士,名列第二甲第二名,官至道員。莊柱有2個兒子,長子存與,次子培因。據說莊柱在溫州(今屬浙江)做官時,接家眷去任所。莊夫人帶著兩個兒子乘船赴溫州,船過鶯脰湖時失火,仆人和船夫跳上小船逃了,莊夫人攜兩郎一婢滯留船上。火越來越大,就在大火將要及身時,莊夫人忽然看見一道堤時隱時現,她慌忙帶著兩郎一婢跳了上去,沿堤上岸,回頭看時,堤已不見。須臾,家人駕大船至,見夫人攜兩郎坐在地上哭,皆無恙,大喜。家人請莊夫人上船,在岸邊拾到檀香三官像各一尊。莊夫人明白了,大難不死,是神靈保佑,遂建“三元閣”奉祠之。這事盡管載諸典籍,但只是一個神話傳說而已。
莊柱的兩個兒子都很有出息,長子莊存與考中乾隆十年(1745)乙丑科進士,名列第一甲第二名,即所謂的“榜眼”。次子莊培因,字本淳,一字仲淳,中舉后被選授內閣中書,在內閣負責文字事務; 后考為軍機章京,在軍機處負責文字工作。乾隆十九年二月,莊培因考中會試。會試第一名是胡紹鼎,第二名是朱棻元,第三名即莊培因。莊培因是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彭芝庭尚書的愛婿,彭芝庭笑著對莊培因說: “你當中狀元。你沒看見榜上寫著‘鼎元莊’嗎?”—— “胡紹鼎”、“朱棻元”的最后一個字與“莊培因”的第一個字。彭芝庭不過是說句吉利話而已,誰知竟被他言中,四月二十六日殿試,莊培因大魁天下,成為清代第45位狀元。
此科進士共241人,后來出了若干名人。如第一甲第二名王鳴盛,后來成為“吳派”考據學大師,他的《十七史商榷》為不朽名著; 第二甲第四名紀昀,也成為學問大家、《四庫全書》總纂官,主持編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著有《紀文達公遺集》、《閱微草堂筆記》等流芳千古的名著; 第二甲第40名錢大昕,也為一代學問宗師,著作等身。莊培因榜在歷史上號為“名榜”。
中狀元后,莊培因入翰林院為修撰,掌修國史,累官至侍讀學士。中狀元的第6年,即乾隆二十四年,病死,年僅37歲。
莊培因崇尚氣節,重然諾; 詩文流暢,楷書精妙,并以工楷書聞名海內。他常常侍從乾隆皇帝,筆錄章奏等。有時乾隆皇帝外出巡幸,他隨駕扈從,乾隆皇帝常常急宣他入帳,命他筆錄詔令。帳中沒有他用的幾案,他便在折子上書寫,寫得極快卻極工整,如同據幾而寫一般,時人無不嘆服。
上一篇:尹樞
下一篇:莊有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