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地理文化·蒲松齡故居
我國17世紀現實主義文學大師蒲松齡的故居,在山東淄川蒲家莊,系一座明代建筑形式的院落。故居分為兩個院子,月門花墻,有四方玲瓏剔透的太湖石點綴其間,仔細辨認,卻是“山”、“明”、“水”、“秀”四個象形的大字,頗為典雅別致。院內翠柏亭立,垂柳輕拂,顯得格外古樸幽靜。北房是蒲松齡誕生地。抗日戰爭時期曾遭焚毀,現在故居是1954年按照舊制重新建造的。室內展出的桌椅幾床,山石文物,大都是其生前使用和玩賞過的舊物。北房原名“聊齋”,墻上還懸掛著“綽然堂”隸書匾額。中間有蒲松齡的彩色肖像圖,銀須飄逸,頗具豐采。這是江南名畫家朱湘麟為蒲作的寫生畫。幾案上陳列有“木影爐”、“三星石”、“靈壁石”等遺物。兩院的陳列室,展出蒲松齡著作。有蒲親筆寫的詩詞文表手稿三本,馳名中外的《聊齋志異》各種中文版本28種,以及英、法、日、俄等外文譯本,還有蒲氏著作的各手抄本等珍貴文物。莊東有一個水滿自溢的清泉,泉邊楊柳依依,稱為“柳泉”。蒲松齡即以此為號,稱“柳泉居士”。相傳即當年蒲松齡在此設茶待客,搜集創作素材之地。1979年近代文學家茅盾游此,題柳泉二字并立碑于井旁。柳泉東南里許,便是蒲松齡墓。墓地有松柏十幾株,墓前有方形磚砌碑亭。墓碑是1979年新設,碑文也是茅盾手書“蒲松齡柳泉先生之墓”。亭內有清雍正三年(1725)張元撰文《柳泉蒲先生墓表》石碑一方。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科技文化·紫禁城建筑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民族文化·藏傳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