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建筑·道教建筑藝術(shù)
道教建筑有一些與佛教建筑不同的特點(diǎn)。道教的教義講人經(jīng)過修煉可以成為長生不老的神仙,而傳說中的神仙多居住在名山大海的勝境,東海里的蓬萊、瀛州、方丈成了東王公居住的三仙島,所以道教多選擇在名山福地建造宮觀以體現(xiàn)它崇尚自然,追求超凡脫俗的思想。明代在湖北武當(dāng)山,清代在四川青城山都集中修建了規(guī)模較大的道教建筑群。道教相信仙人好樓居,得以接近天宮,所以樓閣也成了道教建筑的特點(diǎn)之一。道教祀神的場所稱為觀,觀就是一種樓閣,古代人稱“觀者,觀也,于上觀望也”。就是說在樓閣上便于觀星望氣,所以后來道教寺廟都稱為觀,很大的觀才稱為宮,較小的觀又稱為道院。在許多道觀中建有望仙樓、聚仙樓、萬仙樓,都帶有登樓求仙的意思。在有的道觀中還有一種稱為“天宮樓閣”的裝飾,這是用木料制造的樓閣模型放在室內(nèi)墻壁或者天花板上,作為東海仙山瓊樓的象征。
道教奉老子為教主,但它又是一種多神教,在道觀殿堂中供奉的偶像,上至三清,下至城隍、灶君,對象很廣。江蘇蘇州玄妙觀三清殿內(nèi)供奉的是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三尊像;北京著名道觀白云觀邱祖殿內(nèi)供奉的是道士邱處機(jī);山東泰山昭慶觀供的是泰山神女碧霞元君的銅像,但是這些殿堂的外表和一般殿堂相同,沒有什么特別。在建筑群的布置上,道觀也采取中軸規(guī)整的形式,主要建筑居中,前后組成幾重院落。在青城山、武當(dāng)山的一些道觀則依據(jù)地形,依山就勢作布局。
上一篇:園林建筑·清代的皇家園林
下一篇:民居建筑·一顆印民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