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里·又和風雨二首(之一)》中外哲理詩賞析
風風雨雨又春窮, 白白朱朱已眼空。
拼卻老紅一萬點, 換將新綠萬千重。
“風風雨雨”,即風雨交錯。“春窮”,即春盡,春天逝去了。著一“又”字則境界全異。它表明作者的惜春之情由來已久,眼看著“又”一個春天的逝去,不禁黯然神傷。詩一開篇即把惜春之情全盤托出,次句則在此基礎之上再加一筆,著力渲染春歸春逝。但和首句相比較,寫得更為具體了。首句只是泛言“春窮”春歸,此句則從百花盡落這一角度重筆渲染。詩中的“白白朱朱”指百花之色,實際上即指百花。 “眼空”,即是眼前皆無,再加一“已”字,說明“三分春色,二分塵土,一分流水”,已經是零落殆盡了。可以說,詩篇前二句已經把惜春傷春之情寫足寫盡了。第三句,一個轉折,翻出新意。“老紅”,落花也。“一萬點”,花瓣遍地也。“老紅”的可貴不僅在于它甘愿以己之落地,換來“新綠萬千重”,更為可貴的是;那種勇于獻身的精神,這即是“拼卻”二字。以“拼卻”、“換將”相對相承,惜春之情蕩然無存,獻身精神全出。晚清詩人龔自珍曾云:“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 《己亥雜詩》)龔氏所言之“落紅”,是“化作春泥”也要“護花”,誠齋所言之“老紅”,不惜遍地花瓣也要“換將新綠萬千重”;二者換來的代價一是新花,一是新葉,但是“落紅”與“老紅”的獻身精神卻同樣令人欽佩, 令人感動。
人,是要有一點獻身精神的。作為個體的人,無論如何長壽,生命總是有限度的。可是,作為人類的群體而言,卻是代代相續、生生不息的。因此,作為一個真正具有全人類視野的人,他想到的不應當僅僅是他自己,還應當有他人,特別是后來人。只有如此,才具備了“老紅”精神。 “老紅”因其“老”而在“風風雨雨”中殞落了;但是,生命的節律使卸了“老紅”的植物將其全部生命傾注于“新綠”之中。這只是一種自然的代謝。如能像詩中的“老紅”那樣,把自然的代謝升華為“拼卻”的獻身,那么“老紅”就不再是或不僅僅是自然的代謝,而是一種高尚的自覺的獻身了!
上一篇:《楊正倫·華清宮》中外哲理詩賞析
下一篇:《張文姬·雙槿樹》中外哲理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