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氏·生年不滿百》中外哲理詩賞析
生年不滿百, 常懷千歲憂。
晝短苦夜長, 何不秉燭游。
為樂當及時, 何能待來茲。
愚者愛惜費, 但為后世嗤。
仙人王子喬, 難可與等期。
感嘆生命短促,勸人及時行樂,是《古詩十九首》中最常見的主題,而尤以這首《生年不滿百》最具代表性。全詩大意是:人生在世,無百年之久,卻常常為身后諸事而煩惱憂愁,是很不值得的。既然知道人生短促,為晝短夜長而苦惱,何不夜以繼日地盡情行樂呢?尋歡作樂要趁早,哪能等到將來再說。愚蠢的人只懂得吝嗇錢財而不知道享受,到頭來只能為后人所嗤笑。想要學仙人王子喬那樣長生不老,一般人哪能做得到啊!
當一個人的理想與現實發生矛盾、生活遇到挫折或心靈受到創傷、感到生活失意和前途無望時,容易產生消極悲觀情緒。特別是身處亂世的人們,更容易感到人生的不幸。東漢末年,時局動蕩,連年征戰,政治腐敗,中下層知識分子仕進無門,他們四處碰壁,在政治和經濟上找不到什么出路,又無法挽狂瀾于既倒,失意的感傷和空虛,一步步把他們推向了消極和頹唐的深淵。因此可以說,漢末流行于文人中的享樂主義,是時代苦悶的一種發泄。當時,像曹操那樣慷慨悲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畢竟很少,更多的文人學士則難以避免地產生了及時行樂的想法。這種想法既有現實土壤,又有歷史淵源?!对姟ぬ骑L·蟋蟀》說:“今我不樂, 日月其除”;《秦風·東鄰》亦稱:“今昔不樂,逝者其耋”;漢代楊惲《報孫會宗書》自記作詩曰:“人生行樂耳,須富貴及時!”上引諸例,是與《生年不滿百》所表達的思想一脈相承的。不過這首詩說得更為徹底而已。正如梁啟超在談到這首詩時所說的:“不獨榮華富貴功業名譽無所留戀,乃至‘谷神不死’、‘長生久視’等觀念亦破除無余?!?《中國之美文及其歷史》)
詩的最后四句,針對服食求仙和“愛惜費”的行為發表議論,指出貪迷錢財不知享樂是愚蠢的,清心寡欲追求長生不老也是不實際的。清人方廷珪評“愚者愛惜費,但為后世嗤”二句說:“直以一杯冷水,澆財奴之背!”形象地指明了二句驚人的藝術效果。關于王子喬成仙的傳說,大概先秦就已廣泛流傳?!冻o·遠游》中寫道:“軒轅不可攀公,吾將從王喬而嬉戲?!蓖鯁叹褪峭踝訂?。據《淮南子·齊俗訓》說:“今夫王喬、赤誦子吹嘔呼吸,吐故納新,遺形去智,抱素反真,以游玄眇,上通云天?!薄?a href="http://www.tenkaichikennel.net/cidian/zhuangzi/"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莊子》也說這些神人能夠“不食五谷,吸風飲露,乘云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這就吸引了許多想入非非、企望長生不老的人去追求它。但是,現實生活中,是找不到長生不死的仙人的。“服食求神仙,多為藥所誤?!痹娔﹥删渲赋銮笙尚袨橹豢煽?,是從反面對“為樂當及時”的肯定。
這首詩沒有運用古詩中常見的比興手法,而純以賦法運之,但寫得很有感染力。其奧妙在于作者感情的真誠直率。王國維說:“‘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寫情如此,方為不隔”(《人間詞話》)。所謂“不隔”,就是真實自然,不事雕琢,讀起來明白如話,“其辭脫口而出無一矯揉裝束之態?!边@是這首詩具有藝術感染力的一個原因。
上一篇:《朗費羅·生命禮贊》中外哲理詩賞析
下一篇:《何其芳·生活是多么廣闊》中外哲理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