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第65首》中外哲理詩賞析
既然銅、石、或大地、或無邊的海,
沒有不屈服于那陰慘的無常,
美,她的活力比一朵花還柔脆,
怎能和他那肅殺的嚴威抵抗?
哦,夏天溫馨的呼息怎能支持
殘暴的日子刻刻猛烈的轟炸,
當巖石,無論多么險固,或鋼扉,
無論多堅強,都要被時光熔化?
哦,駭人的思想! 時光的珍飾,唉,
怎能夠不收進時光的寶箱?
什么勁頭能挽他捷足回來,
或者誰能禁止他把美麗奪搶?
哦,沒有誰,除非這奇跡有力量
我的愛在翰墨里永久放光芒。
在悠久的歷史和浩瀚的宇宙中,時間的一維和不可逆,空間的伸展和廣延,似乎足可以打垮摧毀現存的一切:銅、石、大地、滄海都會屈服于時光的流逝之中,它們柔弱如嬌花的美,不能抵御時光的肅殺嚴威的摧殘;作為青春的載喻體——“夏天溫馨的呼息”也不能幸免于無情流逝的歲月的轟炸;險固的巖石,堅韌的鋼扉,終究會被時光熔化;駭人的思想,作為時間珍貴的獨創,也會被時光所消蝕。人就這樣屈服于悠久的歲月和廣延的空間,顯得蒼白、渺小、軟弱、無望嗎?不!能挽回時光捷足的,能奪搶歲月美麗的,是“我的愛在翰墨里永久放光芒”。這就是創造的奇跡,這就是創造的力量!
人作為運用符號創造文化的動物,只能憑借時間、空間條件才能設想、構造具體真實的現實世界,任何人都不能脫離時空而存在,人只有在創造的過程中才能與時空達到統一。詩人把青春、美、藝術和愛作為與時間空間這一神秘的、巨大的力量相抗衡的因素, “不管是在過去還是現在,都象是要舉起鏡子直照人生:顯示善惡的本來面目,給它的時代看一看它自己演變發展的模型”。同時,描摹表現人的靈魂中最深沉和最多樣化的運動。藝術通過創造具體生動的形象反映現實,表現詩人或人類對社會生活的理解、情感、愿望和意志,按照審美的原則來把握和再現社會生活,并且以美的感染力量來突破時空的限制,達到永恒的美的和諧。這是詩人在哲理的高度給人的啟示。
詩人在這首詩中表現了深刻的思想:一切自然的、物質的、意識的東西都會隨時光飛逝而消殞衰朽死亡,只有美,只有愛,只有藝術,只有創造富于永久的魅力,才能跨越時空局限,“永久放光芒”。本詩風格雄壯豪邁,節奏遒勁有力,語言鏗鏘鏜鞳,意象潛沉而擴張。前十二行詩句一氣呵成,用堅韌的銅,堅固的磐石,柔韌廣袤的大地,無邊的瀚海等一系列具象表示不滅的自然物質在時光面前的渺小無望,將之與無情的時光對立抗衡,表現時光能吞嗜一切、淹沒一切。詩人用險固的巖石、鋼扉、可怕的思想等一系列具象創造出物質和精神的潛沉意象;用“肅殺”、“嚴威”、“猛烈的轟炸”隱喻歲月無窮,時光無情;“陰慘的無常”、“時日”是命運時間、歷史的潛沉意象;“夏天”隱喻青春,夏天芳醇的氣息比喻呼吸的人體。這種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和具有獨創性沉思的意象,就是擴張意象,它給人的想象以廣闊的天地,彼此強烈限制、修飾,形成包容廣大的哲學與宗教的隱喻。末尾兩句:“除非這奇跡有力量;我的愛在瀚墨里永久放光芒”,鏗鏘有力,擲地有聲,這里用暗示性的、訴諸感官的具體意象來表達愛、美和藝術永恒的思想。正是由于莎士比亞貼切的選詞構句,新穎生動的比喻,曲折有致的結構,達到了詩作的思想與藝術完美的統一。優秀的藝術品的價值是永恒的,藝術品中矗立起的藝術家的高貴的人格、品格同樣是不朽的。
上一篇:《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第29首》中外哲理詩賞析
下一篇:《屈原·卜居》中外哲理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