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連乘舟》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出典】《史記》卷八三《魯仲連鄒陽傳》:“其后二十余年,燕將攻下聊城,聊城人或讒之燕,燕將懼誅,因保守聊城,不敢歸。齊田單攻聊城歲余,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魯連乃為書,約之矢以射城中,遺燕將。……燕將見魯連書,泣三日,猶豫不能自決。……喟然嘆曰:‘與人刃我,寧自刃。’乃自殺。聊城亂,田單遂屠聊城。歸而言魯連,欲爵之。魯連逃隱于海上,曰:‘吾與富貴而詘于人,寧貧賤而輕世肆志焉。’”又見于《戰國策·齊策》。
【釋義】魯仲連以一封書信為齊國下聊城,但是不肯接受爵祿,逃隱海上。人稱他是齊國高士。
【例句】①愛煞當年,魯連乘舟。那個如今,陶潛種柳。(馬致遠套曲[雙調·行香子],[錦上花])敬佩當年魯仲連逃名。感嘆當今人人熱衷功名,很少有人學陶潛。②志高如魯連,德過如閔騫,依本分只落的人輕賤。(佚名[中呂·朝天子]《志感》)小令反映了當時黑白混淆、賢愚不分的黑暗現實,以致像魯仲連那樣的高尚之士,也被人輕視。
上一篇:元曲典故《魯褒《錢神論》》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魯酒》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