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陳師道
春風永巷閉娉婷, 長使青樓誤得名。
不惜卷簾通一顧, 怕君著眼未分明。
當年不嫁惜娉婷, 抹白施朱作后生。
說與旁人須早計, 隨宜梳洗莫傾城。
〔永巷〕長巷,本為漢代幽禁宮女嬪妃的地方,后泛指皇宮中嬪妃的住處。〔青樓〕豪華精美的樓房。這里指顯貴人家的住宅。
這兩首詩作者“芳草美人”自況,借寫宮女失意,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悲憤。
第一首前兩句“春風永巷閉娉婷,長使青樓誤得名”,重在寫宮女悲涼的處境。以“永巷”與“春風”相對,暗示出春光明媚,卻不能漏一絲一縷到宮女身邊。又用一“閉”字,進一步揭示出美人周圍環境的孤寂。這樣的一種近似幽禁的環境,使美人不能一展芳姿,反而辜負了她做閨閣女兒時所得的美名。三、四兩句“不惜卷簾通一顧,怕君著眼未分明”,是寫這位美人自珍自重的心理。她力求得到君王寵幸,不惜卷起珠簾,讓君王看上一眼,但是又怕君王雖然“著眼”,卻未能看出她的嬌美與明艷,還是得不到青睞。這兩句重在寫美人復雜的心理活動,盼望著君王著眼一顧,又擔心雖著眼卻并不“分明”,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詩人借宮女失意的幽怨,寫志士不遇的悲辛。困頓蓬門的有為之士,他們空有才華和美名,也和宮女幽閉永巷一樣,難有得遇的機會。即使是偶有機遇,也會“著眼未分明”,而不能真正的脫穎而出。
第二首也是以失意宮女的口吻,表達美人遲暮之感,借以勸說士人,不要自恃才華,以免失去得遇的時機。
開頭兩句“當年不嫁惜娉婷,抹白施朱作后生”,頗為后悔的說出當年自惜姣美,不肯輕易嫁人,結果錯過了時機,到如今只好涂胭抹粉,裝出年輕貌美的樣子,內心卻無限的苦惱。她要把自己痛苦的生活經歷告訴別人,“說與旁人須早計,隨意梳洗莫傾城”,告誡后來人要珍惜自己的青春,及早為自己謀劃,不要過于矜持,隨合時宜的裝扮自己就可以了,不必去追求那種傾城傾國的美麗。詩人感嘆才華橫溢的士人,他們常常是曲高和寡,知音難逢。詩人借失意的宮女的口吻,勸誡這些士子,不要自恃才華,要隨宜一些,早為之計,以免失去得遇的時機,終生不得施展自己的抱負。自然其中也有詩人自己懷才不遇的孤憤。
陳師道的這兩首詩,因其寄寓幽深,后人評價頗有分歧。黃庭堅以為前一首“顧影徘徊,炫耀太甚”(《養一齋詩話》卷八),清末陳衍認為后一首“所謂‘教人傅脂粉,不自著羅衣也’”(見《宋詩精華錄》),而清代另一位詩論家潘德輿卻說“無忌兩詩亦顏延年《五君詠》之流也,豈目炫哉!憤世疾俗之調耳。第一首惡幸得名位之人,必欲知我者真一著眼。第二首明獨居自愛之懷,不似隨時者工于早計”(《養一齋詩話》卷八)。平心而論,兩者雖各持一端,唯“憤世疾俗之調”,可謂一語中的。兩詩意旨都在于抒發“國士佳人,一般難遇”的悲憤,透過詩句本身,我們可以感覺到詩人的這種弦外之音。
上一篇:《攤破浣溪沙·五代·李璟》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旅夜書懷·唐·杜甫》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