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地區
位于四川省東南部,西靠重慶市,東鄰萬縣、黔江地區,北連達縣地區,南接貴州省。全區幅員面積12800平方公里,轄涪陵市和南川、墊江、豐都、武隆4縣。總人口為361.51萬人,主要有漢、苗、土家等民族。
區內叢山交錯,江河縱橫,長江橫貫東西,烏江縱貫南北。西北為川東丘陵,東南為盆緣山區,中部為峽谷地帶。全區海拔在118米至2251米之間,夏季高溫多雨,秋季溫和濕潤,年平均氣溫為18℃。
涪陵地區歷史悠久,淵遠流長,早在《禹貢》分天下九州時為梁州之城,長期為濮人所居,固為巴國枳邑之地。因為烏江古名涪水,巴先王陵墓多在枳,枳邑在涪水江,陵在邑側涪水之畔,涪水又稱涪陵江,故得涪陵之名。
涪陵地區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主產糧、油、棉、絲綢、漁、茶、花果等。主要礦產有:原煤、天然氣、鋁土礦、鐵礦、硫鐵礦、大理石、石英沙、石灰石等。
兩千多年來,巴人及土家、苗、漢等各族人民,在此披荊斬棘,漁獵農耕,辛勤勞動,長期開發,創造了獨特的巴文化,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跡。諸如分布在長江南岸北拱的水盈村東漢墓群,北岸的北巖東漢墓群和小田溪巴人墓群。
長江流經境內126公里,涪陵處在長江和烏江的交匯處,烏江的水自古有千里奔騰尚自清的特點,就連在與長江匯合的涪陵入江口處,也保持了“玻璃澈底鏡面平”的清亮水色。烏江這種純凈的江水,與渾黃的長江,在涪陵兩江匯合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是一處:“涇渭分明”的錦水奇觀。
涪陵城有著名的“黔水澄清”、“松屏列翠”、“桂樓秋月”、“荔圃春風”、“鐵柜樵歌”、“鑒湖漁笛”、“群豬夜吼”、“白鶴時鳴”等八個景點。每個景點都有些歷史掌故、神話傳說和許多名人題詠。如“荔圃春風”,指的就是唐明皇為博得楊貴妃的歡心,令涪州人民日夜兼程馳馬進貢鮮荔,并把當時涪州西邊的荔枝園改名為妃子園。因此,就有“天寶荔枝取之涪”和“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史詩傳說。當今有名的“妃子笑”優質荔枝據說就是從涪陵流傳去的。
涪陵地區擁有獨特的風光名勝。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水下碑林”白鶴梁,銘記了唐廣德二年以來一千二百多年間長江水位變化資料,被譽為世界稀有的“最古老的水文站”。涪陵城對岸有八百多年前北宋理學家程頤精心注釋《易經》的點易洞。距涪陵市52公里的長江三峽風景區的名勝古跡——豐都“鬼城”,是傳說中的鬼國首都,閻羅王懲治死鬼處理鬼國政務的場所。距涪陵市120公里處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金佛山,集華山之險峻,泰山之雄偉,黃山之秀美,奇峰異石,方竹林海,自然景觀十分奇特。有集大三峽的雄奇和小三峽的秀幽為一體的天險烏江,風光秀麗,景色宜人。距涪陵城幾十公里處的高山平原仙女山,方圓四百多平方公里,森林茂密,各種珍禽異獸常出沒其間,牛羊成群。春天,芳草萋萋,鑲嵌著各種顏色的香花佳卉;冬天,白雪皚皚,滿掛著晶瑩耀眼的懸崖凌冰,一派北國風光。芙蓉江,風光絢麗,自然天成,峽中靈巖對峙,畫屏林立,江峽兩岸,植被掩映,飛瀑懸流,石筍千恣百態,巧奪天工。
涪陵望州公園,是太平天國起義軍翼王石達開率軍圍困涪州城的地方。給后人留下了大量的珍貴遺跡。
涪陵地區水陸交通便利,長江和烏江構成水上運輸的大動脈。川漢、川湘公路將涪陵與湖南,湖北兩省溝通,萬南鐵路將涪陵匯入全國鐵路運輸網絡,一個水陸交織,四通八達的交通運輸網已形成。
上一篇:描寫《洪湖水鄉》的詩詞與文章
下一篇:描寫《牯牛降自然保護區》的詩詞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