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昺
不如歸去,不如歸去,千山萬水家鄉(xiāng)路。今年又負(fù)故園花, 來歲開花定歸否?歸去歸去須早歸,近日江湖非舊時。
這是首“禽言詩”,由杜鵑的鳴聲雙關(guān)見意。杜鵑的鳴聲有些象“不如歸去”,一般用來表現(xiàn)思?xì)w或催人歸去的情意。
戴昺這首詩寫在外的旅人聽了杜鵑啼鳴,萌動歸意,擬杜鵑的聲口勸旅人早歸。詩中說在外與家鄉(xiāng)遠(yuǎn)隔千山萬水,今年又辜負(fù)了家園中的花,那么明年能否一定可以回去呢,還是早點回去罷,如今江湖之上風(fēng)波迭起,是非叢生,何不回家去安靜地賞花度日。杜鵑聲聲,情意綿綿,頗能打動游子之心。
這種禽言詩原是來自民間,宋代開始入詩,梅堯臣曾作《四禽言》,蘇軾作《五禽言》,周紫芝、辛棄疾都有禽言詩,到了明清這種詩更為盛行,清代樂鈞《青芝山館詩集》卷一,多至三十八首《禽言》。禽言的特點在于摹聲,如杜鵑則以“不如歸去”相附。雖然各人對“歸去”的想法有別,而其意多近似。如劉學(xué)箕詩:“不如歸去,愁綠怨紅春欲暮。汝勸行人歸,行人勸汝住。鳴聲不住良苦辛,啼得血流無用處。不如歸去吾今歸,千聲萬聲爾何為!”這又成了擬禽言對杜鵑說話,與上例擬杜鵑對人講話異趣。楊士凝詩:“不如歸去,省我墳?zāi)?。十年萬里白頭親,腸斷縫衣無寄處。歸來五鼎列墓前,有淚不達(dá)重泉路?!边@又成了擬家中思婦的口吻對羈旅之人的叮囑。游人聽了杜鵑鳴聲,好象妻子的嗚咽。宋杰詩:“不如歸去,他鄉(xiāng)不可以居住。冬苦寒,夏苦暑,江湖飄泊歲幾度;笑爾征途人,盍歸來乎日欲暮!”這是杜鵑作為旁觀者的勸說。杜鵑啼聲象“不如歸去”,而由于各人的心境不同,也就附會上不同的內(nèi)容。
這種詩說它“怪”,就在于超越了通常的思維和表達(dá)方式。它賦予杜鵑鳥以感情,且能針對不同對象施意設(shè)詞,且又都和“不如歸去”相聯(lián)系。使人讀了這詩,猶如杜鵑聲聲啼鳴就是這方面內(nèi)容,其想象之奇特,令人驚異;其諧音之貼切,令人生趣。
上一篇:《放言(其三)·白居易》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泛舟·朱熹》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