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堯臣·望夫山》愛情詩詞原文與賞析
亭亭千古質,曾是念征夫。
一作山頭石,畏看天際途。
猶如托蘿蔓,不似采蘼蕪。
時有江云近,仙衣掛六銖。
此詩是依據民間傳說,以望夫山為題,抒寫化為望夫石的思婦真摯、純潔、執著的愛情及其美麗、飄逸動人的形象。
望夫山有三: 一在安徽省當涂西北,一在江西省德安縣境,一在遼寧省綏中縣境。《望夫山》在《宛陵先生集》卷三中、編次《采石懷古》、《泊牛渚磯》中間,可見乃指當涂的望夫山無疑。宋·樂史《太平寰宇記》載: “昔有人往楚,其妻登此山望之,久乃化為石。”此詩是以這一古代傳說為背景而寫出的。
首句“亭亭千古質”,寫望夫石亭亭而立姿態的美麗和千古永存。次句“曾是念征夫”,點出據民間傳說,望夫石的來歷。詩人只用了十個字、兩句,不僅勾勒出望夫石的風貌,也道出了緣由,寫得簡潔、明快。
第三、四句寫思婦登山望夫,形神凝結而化為石,這是物化。但物化之后的山石,不僅保有思婦美麗形象,而且懷著對丈夫一往情深、地久天長的眷愛。當她想到與親人“相去萬余里,各在天一涯”時,道路修阻,會面難期,自然會產生害怕看到似乎通往天邊的遙遠的征途。
第五、六句寫思婦與丈夫的燕婉親昵,以及懷念丈夫的心境。思婦也許是在晏爾新婚之后與丈夫別離的,正如古詩《冉冉孤生竹》中所寫“新婚別”那樣,“與君為新婚,菟絲附女蘿。”菟絲蔓生,女蘿,即松蘿,也很柔弱。思婦婚后得不到依靠,就象柔弱的菟絲依附在女蘿上,有說不盡的痛苦與辛酸。然而事實上,思婦與她的丈夫情感是親密融洽的,并非象古詩《上山采蘼蕪》中所寫的那位婦人無辜而遭到丈夫的遺棄。如果思婦真的是被遺棄的話,還可以象《氓》的女主人公那樣:“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作出果斷處理,倒也能爽快地排除心中的積郁和痛苦。但是思婦的處境卻又完全不是那樣,她對遠別的丈夫有熾烈的愛戀、似水的柔情、剪不斷理還亂的離愁別緒,都重疊交錯縈繞在她的心頭,使她的憂愁與痛苦達到難于承擔的地步。這是千百年來為廣大人民所同情的,也是觸發詩人靈感的所在。
然而思婦的情意又是那么真摯、高潔、執著,她所化成的山石也在朦朧中顯示出純潔、高大,令人有說不盡的欽敬仰慕之情。因此,在詩中最后的兩句,給望夫石的形象又抹上了一層淡淡的神秘、縹緲、美麗、輕柔的色彩。當著飄忽舒卷、薄似輕紗的江云接近籠罩望夫石的時候,就象給她穿上了最輕最細的仙衣一樣。六銖是衣之至輕者,據古人說,天人衣六銖。這樣寫,就能使望夫石給人以凌空而去的感覺吧。
此詩在藝術上的成就是在閑淡中寄寓了深情,而在意境上深遠含蓄。梅堯臣自己也說:“作詩無古今,唯造平淡難”。(《讀邵不疑學士論詩》)《歐公詩話》中指出:“圣俞(梅堯臣字)、子美,齊名一時,詩體各異。子美筆力豪俊,以超邁橫絕為奇;圣俞覃思精微,以深遠閑淡為意,各極其長。雖善論者,不能優劣。”所引用的以上數語,正可以補充說明本詩的藝術特征。
上一篇:《劉繪·有所思》愛情詩詞賞析
下一篇:《溫庭筠·望江南》愛情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