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南北朝·劉義慶·幽明錄
亦題《幽明記》、《幽冥錄》、《幽冥記》。南朝宋志怪小說集。劉義慶撰。《隋書·經籍志》雜傳類著錄,二十卷;《新唐書·藝文志》入丙部小說家類,著錄為三十卷。原書散佚,有輯本:《琳瑯秘室叢書》本一卷,附胡珽校訛一卷、董金鑒續校一卷;《說郛》本、《五朝小說》本各存11條;《古小說鉤沉》輯267條;鄭晚晴輯注本輯為六卷273條,附錄11條。從題名看,作者受《易·系辭》“知幽明之故”(注云“幽明者,有形無形之象”)、“知死生之說”、“知鬼神之情狀”思想的影響,編撰了此書。其規模與《搜神記》類似而又獨具特色。它取材絕大部分是晉宋時事,有較強的時代感。從思想內容上看,值得注意的是:(1)曲折反映魏晉清談和名士風度。如《雞談玄》,寫晉兗州刺史宋處宗因與長鳴雞清談玄語,竟“言功大進”。《易腳》記某甲死后在陰間被冥司易去健美之腳,還陽后見自己已被冥司換上的丑惡、胡臭之腳,惆悵殆死。《換頭》寫東晉人賈弼之夜夢中,被陰司一人把自己美貌之頭面,換成異惡面目,與《易腳》異曲同工。這些故事的共同特點,就是把魏晉清談風氣或名士好講求修飾、儀容,愛玩手足的所謂“風度”,用荒誕情節來加以反映,與《語林》、《世說》直接反映這類情事,自然底蘊深邃,嘲誚意義更強。(2)多彩化時尚化的愛情故事。寫人神戀愛明顯的思想特色是:a、人神愛生活化、人性化,改變了以往仙凡相通或仙女、仙男度凡男凡女升仙為主的中心思想,生活氣息和人情味更加濃重。如《劉晨阮肇》、《黃原》等。前者寫的天臺仙境卻似人間,仙女情愛篤濃,實人間山野情女之化身。后者寫黃原從洞穴入另一世界和仙女妙音配為夫妻。這神穴已不是世外仙窟,而類似世外桃源。這類故事反映了戰亂中人們對恬靜、幸福生活的向往。b、另類人神戀已時尚化,打上了很重的時代烙印。這些人神戀都是神女愛凡男,人神結合后多中道仳離,且這種結合,非人人艷羨,如甄沖的“拔刀橫膝”,以死拒神女(《甄沖》);“天女”選中徐郎,過夜時“累膝床端無酬接之禮”(《徐郎》)等。這些異聞產生在門第森嚴的六朝,頗耐人尋味。它既反映了人們要求突破門第限制的愿望,卻又使人感到存在著無法逾越的鴻溝。寫平民愛情突破了古代作品中常見的一見鐘情或自幼相許的單一表達模式,寫出了戀愛主人公相識、追求和相愛的全過程,寫出愛戀的主體意識。如《賣胡粉女子》寫買粉兒與賣粉女在普通的商品交易市場上,通過男女雙方幾個月以買賣粉的方式而互相熟悉的過程,表現了他們對情愛的熱烈追求,寄托了人們追求自由的愛情婚姻的理想。(3)人格化佛教化的鬼故事。一般性鬼故事,如《陳慶孫》記一鬼冒充天神向陳慶孫勒索烏牛,不獲,遂連殺其兒及其婦,并威脅陳,陳終不為所動,鬼乃屈服,說“見君婦兒終期,為此欺君索食”。《新死鬼》寫鬼詐騙有術,新死鬼也從不懂到逐漸掌握騙術。《鬼賊》寫鬼亦偷竊,除偷得巧妙,“封題如故”這點帶有怪異色彩外,其余和人的行竊相同。《馬仲叔》記馬仲叔亡后,念友人王志都無妻,遂為攝得清河太守女,表現了鬼與人友可貴的生死之交。這些鬼不再是猙獰面目而一味害人,而是被賦予了現實中某類人的性格和感情,是人的鬼化,或是鬼的人化。還有一些鬼故事,有了佛家觀念,是以往志怪小說極少見的內容。《趙泰》、《康阿得》、《石長和》、《舒禮》等,描寫了鐵床熱熬,刀山劍樹,炎爐巨鑊,棘刺血路等陰間地府酷刑,使佛教地獄內容首次得到表現,為后世《西游記》、《聊齋志異·席方平》等小說關于冥府的描寫,提供了較早的樣例。(4)能給人審美感受的精魅故事。如《費升》記貍精化女來就費升,彈琵琶作歌,情意纏綿。《蘇瓊》記雌白鵠精化美女作歌挑逗蘇瓊為“桑中之歡”。《呂球》記荷雨曲風,獺精化麗人于湖中小舟,口誦《九歌》詩句。《方山亭魅》記丁夜宿方山亭,有女魅至,作歌交歡,曉忽不見。這些故事中的精魅,無為患虐人之心,而有風趣纏綿之情;無詭怪可怖之狀,而具親切可感之容。她們都能給人們以審美意趣;可惜有的精怪為戀愛而死于非命,有的精魅遇人不淑而殞命。在藝術上,《幽明錄》刻畫形象既真切又渺茫,在平實中見奇幻,具有虛幻性的真實感。如《焦湖廟祝》,寫縣民湯林進入廟祝“柏枕”后的小孔,見瓊宮瑤臺,娶官女生子,為黃門郎,享盡榮華富貴,歷數十年而出,而只是“俄忽之間”事。它把現實感寓于虛無縹緲之中,想象十分奇幻,寓意也很深刻,開了后世“枕中夢”、“黃粱夢”之類小說故事或戲劇故事的先河。不少作品文筆優美動人,情節委曲細膩。如《龐阿》,寫一個癡情少女,魂靈兒離開軀體去追隨所愛的人。描寫紆曲離奇,意境清新優美,完全符合人的感情活動的內在邏輯。是離魂故事的濫觴之作,對后世影響頗大,為《離魂記》、《牡丹亭》之類小說戲曲產生的基礎。還有一些故事,風格幽默詼諧,妙趣橫生,可讀性極強。如《劉儁》和《新鬼覓食》,前者寫鬼魅所化三小兒,爭耍瓠壺子,頑皮兒童似的形象,刻畫宛然,栩栩如生。后者寫新鬼饑餓覓食,而給人家碾麥磨面,人家也不供飯之事。它像一個小喜劇,滑稽而有異趣,頗能引人入勝。《幽明錄》取得了較高的藝術成就。魯迅曾說:“洪筆晚起,此其權輿。”(《古小說鉤沉序》)這個評語,《幽明錄》當之無愧。《幽明錄》有些篇章宣揚奉佛得福,有的宣揚宿命論,有的宣揚鬼避貴人,有的宣揚婢死后還討好主人的奴才思想。這些實屬糟粕。
上一篇:《先秦·山海經》簡析
下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王琰·慧達》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