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山海經
先秦神話、志怪小說集。撰人不詳。晉郭璞注。其中許多神話傳說,當產生于西周前。約成書于戰國時期,秦漢間人有所增改。《漢書·藝文志》數術略形法家類著錄,十三篇;劉秀另據三十二篇本重新校訂、刪汰,改編為十八篇。現存十八卷,《四庫全書總目》列入子部小說家類。有明成化戊子國子監刊本、《四部叢刊》影印明成化本附黃丕烈校勘記一卷、明前山書屋覆宋刻本、明嘉靖吳郡黃省曾刻本; 清康熙五十四年項氏重刻本、《道藏》本、《道藏舉要》影印本、《山水二經合刻》本、《古今逸史》本、《格致叢書》本、《秘書二十一種》本、《子書百家》本; 又有畢沅《山海經新校正》本和郝懿行《山海經箋疏》本,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袁珂《山海經校注》本最佳。《山海經》全書3.1萬多字,包括《五藏山經》五篇、《海外經》四篇、《海內經》四篇、《大荒經》四篇及《海內經》一篇。《山海經》原有圖,文字是圖的注記。內容龐雜,記述各方山川、道里、部族、物產、祭祀、巫醫、風俗等,尤以地理山川的記載為多; 無論所敘為何物,其著眼點皆在搜奇志異,所以被稱為“神話之淵府” (袁珂語)、“古今語怪之祖” (胡應麟語)。它保存了遠古許多優秀神話故事和博物地理傳說,具有明顯的神話志怪小說性質。前人謂其“侈談神怪,百無一真,是直小說之祖耳” (《四庫全書簡目》),確為抉髓之論。《山海經》中神話傳說最突出的主題是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如最精彩的 《夸父追日》、《精衛填海》、《鯀禹治水》等,充分反映遠古勞動人民為求生存與大自然所作的艱苦卓絕的斗爭,同時也顯示出一種奮發向上、不屈不撓和勇于犧牲的精神。還有反映部族之間戰爭和描寫社會斗爭的,最著名的《黃帝擒蚩尤》、《刑天舞干戚》。前者戰爭場面規模宏大,猛烈無比,是遠古我國西北方的部族和東方的部族之間一次特大戰爭的形象寫照。后者所描述的,是社會上兩種勢力斗爭的曲折反映,或許正是階級分化以后的產物。刑天這個死而不屈的英雄形象,生動地反映了古代人民的反抗精神。《山海經》中的博物地理傳說,大多都為志怪片斷,如 《三身國》、《湯谷》、《崦嵫獸鳥》、《三珠樹》等,或“遠國異人”,或山川異物,或禽獸花木,真是離奇古怪,“諔詭殊瑰,耳所未嘗聞,目所未嘗見”。這些志怪片段,同于神話之詼詭,已被神話化了。從藝術上講: (1) 作品想象或幻想宏誕瑰麗,極富浪漫主義的奇情異趣。郭璞謂“其閎誕迂夸,多奇怪俶儻之言”,即指此特色。如“羲和浴日”、“采鳥是司”等奇思妙想,情趣無窮。想象和幻想賦予神靈以奇妙的神性和怪異的形體。夸父可以追趕太陽,祝融可以乘龍而飛,泰逢可以動天地,鯀可以用息壤堙洪水,羲和可以生太陽,常羲可以生月亮……神具有非常人所有的本領和才能。有的神靈本身就是動物 (獸或鳥),神話采用擬人化方法賦予它們以人類的某些特征,同時又大大擴展了它們本身所固有的力量,這樣,就使獸 (或鳥)性轉化為神性,但仍然保持著獸(或鳥) 的某些特征,形成了獸(或鳥)、人、神三位一體的特殊形態。如“奢比尸”、“延維”、“英招”、“泰逢”、“鐘山”、“精衛”等。神靈的怪異形體特征,體現著古先民的審美觀。他們有過長期的動植物崇拜,動物的兇猛有力和人類所不具備的其它特性,在他們看來,都體現著偉大崇高之美。因此,他們要按照動物的形象創造出他們所敬畏的神靈形象。不過,這種人格化主要不表現在人的性格和感情上,而一般只限于說話、思維、人的某些動作和行為的部分特性上。這說明古先民的幻想則是直接由眼前事實出發的樸素的幻想,和后世徹底人格化的神怪相比,《山海經》的幻想手段尚屬幼稚。(2)通過敘述故事或情節描寫,勾勒和塑造了許多清晰、生動的人物形象。如《鯀禹治水》 中,能繼父之志,征服自然,戰勝洪水的禹的英雄形象;《夸父追日》中,“不量力,欲追日景”的夸父之巨人形象; 《精衛填海》 中,“銜木石以堙東海”的精衛的 “誓鳥”形象; 《刑天》 中,“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戚以舞”的刑天的叛逆形象; 等等。像《精衛填海》的故事,雖只有六十余字,卻有敘述,有描寫,有人物,有情節,塑造了 “精衛”這個不怕犧牲,百折不撓,為了人類的幸福,立誓征服自然的生動形象,精衛鳥也因此被稱為“志鳥”。“羿”的神話形象:“羿與鑿齒戰于壽華之野,羿射殺之。在昆侖虛東,羿持弓矢,鑿齒持盾。”(《海外南經》)羿在這里則被勾勒成為人除惡的善射英雄形象。《淮南子·本經訓》還記有他射十日的情節,其形象更為動人。《山海經》中大量的神話傳說志怪故事,使它在文學史和小說史上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豐富多彩的內容,奇幻宏麗的想象,從創作方法和題材素材上都對后代小說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準備了豐厚的土壤。像漢魏六朝地理博物體志怪小說,如《神異經》、《十洲記》、《洞冥記》、《博物志》等,都直接受《山海經》記虛幻的地理博物傳說內容的影響。清代的《鏡花緣》對海外各國的描繪,也借助于《山海經》 中的大人國、小人國、君子國等。
上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曹丕·宗定伯捉鬼》簡析
下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劉義慶·幽明錄》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