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南北朝·邯鄲淳·笑林
三國魏志人小說集與笑話集。邯鄲淳撰。《隋書·經(jīng)籍志》子部小說家類著錄,三卷。趙宋后佚。有《玉函山房輯佚書》本、《玉函山房輯佚書補編》本,均一卷;魯迅《古小說鉤沉》輯佚文二十九條。劉勰謂“至魏文因俳說以著笑書”。后人認為此書為邯鄲淳奉魏文帝詔而撰編。本書作品,“舉非違,顯紕繆”(魯迅《中國小說史略》),多是詼諧幽默故事,或?qū)y(tǒng)治者、剝削者進行針砭,或?qū)Σ涣忌鐣?xí)氣和愚蠢行為冷嘲熱諷,都包含著嚴肅的主題,富于教益。如《漢世老人》,通過對一“家富”的老者借小錢給一個求乞者的過程的描寫,揭露和嘲笑了貴族富翁“為富不仁”和“慳吝成性”的剝削階級本性。作品結(jié)尾寫老者無子絕后,財產(chǎn)沒收入官府,表達了人民群眾對這類刻薄鬼的憎恨。《甲業(yè)<公羊傳>》,通過對某甲不學(xué)無術(shù)而鉆營門路,但終被察覺的故事的描寫,諷刺了那些依靠干謁權(quán)貴而追名逐利的剝削階級知識分子。《某甲》寫“某甲夜暴疾,命門人鉆火,其夜陰暝,找不到鉆火工具”,而急催門人,門人“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辦法,向某甲提出“何以不把火照我”,巧妙地斥責(zé)了蠻橫無理的某甲。從行文內(nèi)容看,這個“某甲”可以驅(qū)使“門人”,說明他是個富貴者、剝削者,門人對他的巧妙斥責(zé),實際上是作者對他的揶揄。以上所舉一類故事,是從勞動人民立場出發(fā),對封建貴族剝削者、壓迫者及剝削階級士人,進行辛辣諷刺的作品。另一類故事,如:《楚人隱形》寫一個楚人一葉障目,視無所見,就真的以為隱去了身形,別人也看不見他了,為所欲為地去干壞事,結(jié)果被當場抓住,嘲諷了那些妄想學(xué)會“隱身術(shù)”,以便公然行竊的愚夫形象。《執(zhí)竿入城》寫執(zhí)長竿入城的魯人,竟不知如何使長竿通過城門,愚蠢可笑;但更可笑的是那位自封比圣人只差一點的老父,竟提出了用鋸把長竿鋸斷的糊涂主張,還自鳴得意呢。作者通過老父的形象,嘲諷了那些自作聰明、好為人師而實則愚不可及的人物。《筍與竹》寫一個人吃了筍子而覺得筍味美,竟把自己床上的竹席拿下去煮,譏笑了那種不求甚解、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人。這類故事,思想性也很強,它通過對社會生活中一些愚蠢行為的諷刺,表現(xiàn)出了勞動人民的智慧。是書在藝術(shù)手法上有兩個特色:(1)善于捕捉富有特征性的細節(jié),準確地刻畫人物性格。如《漢世老人》著重抓住兩個典型細節(jié)對富翁進行刻畫。先細膩地描寫他那種不愿意借錢給求乞者,卻不好意思拒絕的行為,接著寫他實在舍不得給錢的復(fù)雜心理變化:“閉目以授乞者,尋復(fù)囑云:‘我傾家贍君,慎勿他說,復(fù)相效而來!’”閉目而作叮囑語,幾句話勾勒儉嗇者的可笑面目,真是栩栩如生,維妙維肖。(2)融寓言和笑話于一體,富有民間傳說的色彩。寓言和笑話都是篇幅短小的諷刺文學(xué),往往把人物的某一特征用夸張的手法寫出來,使讀者在談笑之中獲得教益。因此,寓言常以笑話為題材,笑話中也常包含著嚴肅的寓意。是書很多故事既是詼諧有趣的笑話,又是富于教益的寓言。例如:《和羹不咸》故事中描寫“和羹者”不斷向鍋中加鹽,卻老是嘗早已舀在杓子里的湯,嘲笑了用割裂的方法去看待一切、處理一切的人的愚蠢舉動,富有民間笑話機智辛辣的風(fēng)格。又如《甲乙爭斗》這則寓言,通過對發(fā)生在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一甲嚙下乙鼻,官斷案時,甲稱是乙自嚙的一進行夸張變形描述,活現(xiàn)出甲的賴皮嘴臉,引人發(fā)笑,發(fā)人深思。《笑林》繼承了先秦兩漢史傳和民間傳說及寓言的故事因素和表現(xiàn)手法,第一次展示了志人小說和笑話的文學(xué)面貌,對后世的志人小說和“誹諧文字”(魯迅語)都產(chǎn)生有巨大影響,如隋代的《啟顏錄》,宋代的《艾子雜說》,明代的《艾子后語》、《笑贊》、《雪濤諧史》、《應(yīng)諧錄》、《笑府》,清代的《笑得好》,近代的《俏皮話》,都繼承了《笑林》的傳統(tǒng)。
上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劉敬叔·章沉》簡析
下一篇:《先秦·精衛(wèi)填海》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