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俗學·禮制·陵寢
古代帝王的墳墓。春秋時代,壘土筑封的墳墓普遍流行開來,厚葬之風也愈演愈烈。當然,最氣派的還是人間的帝王,其墳墓也不同凡俗。戰國中期,君主的墳墓開始稱“陵”,陵的原意是山丘,借用來指墳墓,可見其高大。秦惠王則明文規定: “民不得稱陵。” 民指士農工商,就是富可敵國的闊佬也不得將自己的墳墓稱為 “陵”。從此,“陵” 就成了帝王墓葬的專有名詞。古人相信靈魂不死,因此帝王的陵墓旁也修建了寢宮,陳列帝王的衣冠及日常生活用品以供奉養。此外,還有神道、華表、石雕以及供祭祀用的殿堂等,這樣,僅就地面而言,帝王的陵墓實際上就是以陵寢為中心的大規模建筑群,總稱為 “陵園”。在古代,帝王陵寢都是全國的頭號工程,許多帝王從登基那天開始,就開始營建自己的陵寢,不惜耗費巨資,將當時最先進的技術和藝術用在陵寢的建筑上。如秦始皇陵高一百一十五米,周長達二千米,前后修建了三十七年,據 《史記》 記載,其墓內 “宮觀百官,奇器珍怪”,樣樣俱全,又 “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為了防止盜墓,還命能工巧匠 “作機弩矢”,就是自動發射的弓箭裝置,“有所穿近者輒射之”。秦二世怕泄密,竟下令將參與工程的能工巧匠全部活埋在陵墓中,這更增加了帝王陵墓的神秘色彩。所以從古至今,皇家陵園都是巨盜垂涎的對象。據古代文獻記載,魏武帝曹操曾經設下七十二疑冢,布下迷魂陣,直到現在也沒人弄清究竟哪一座是曹操的真墓,以致后人有 “奸雄生前欺人,身后亦欺人” 的感嘆。至于歷代皇家的陵墓群,如在河南鞏縣境內的宋陵、在北京昌平縣境內的明十三陵、在河北易縣境內的清西陵以及在河北遵化縣境內的清東陵等,更是規模宏大、氣象非凡,令人嘆為觀止。帝王陵寢或皇家陵園不但埋藏著天文數字般的物質財富,而且是歷代各種先進技術與優秀藝術的結晶,是名符其實的 “國寶”。
上一篇:哲學·范疇·陰陽
下一篇:宗教學·道教·陶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