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詩歌別集·清代與近代部分· 霜紅龕集》新詩鑒賞
詩文別集,四十卷,附錄三卷,年譜一卷,其中詩賦十四卷,清傅山撰。山(1607~1684)初名鼎臣,字青竹,改名山,字青主,一字仁仲,別號很多,共三十余個,常用者為公它、石道人、嗇廬等。忻州(山西忻縣)人。明諸生,崇禎間因聯合諸生反對閹黨孫振,名震一時。入清不仕,因堅持反清立場,為人所賣入獄,不久得釋。康熙十八年(1679)舉“博學鴻詞”,以老病堅辭。傅氏還是著名書畫家和醫學家。
作者是明末清初的啟蒙學者。他一生堅持進步的社會理想和堅定的民族信念,其詩就是作者高尚人格的體現,在生死榮辱面前,他毫不動搖地表現出大無畏的英雄主義精神。“病還山寺可,生出獄門羞。便見從今日,知能度幾秋?有頭朝老母,無面對神州。冉冉真將老,殘篇䩄再抽”(《山寺病中望村僑作》);“不死良無恥,還爭魑魅光。有情誰見識?無語獨肝腸”(《不死》),以及《獄祠樹》《甲午獄祠除夜同難諸子有詩覽之作此》。這些作品都表現了詩人的高風亮節。作者并不怕死,但他堅持“生既須篤摯,死亦要精神”。傅詩中的《甲申集》九十面首皆寫于甲申、乙酉明亡清入關這兩年。這些作品大多反映了明亡后傅氏的悲憤心情和不屈不撓的反侵略的斗爭精神。
傅詩中還有許多描寫作者行醫賣藥,服務于鄉里農村的作品如《兒輩賣藥城市誹諧杜工部詩五字起得十有二章》和《無聊雜詩二十首中的一些篇章,這些詩中表現作者“為人儲得藥,如我病差安”的高尚醫德和他與鄉里人民水乳交融的親密關系。傅氏對于如何改變現實社會作過艱苦的探索,并在詩中有所表現。如其《詠史感興雜詩》三十四首通過詠史方式總結了明朝滅亡的經驗教訓,并提出政權更迭(神器如傳舍)是正常的,作者希望有重文德“消甲兵”而“無營私”的“真人”治理天下。《秋徑》十首中甚至把希望寄托在陳涉式人物身上。《效唐人樵人十詠復斧擔二章》用隱喻方式表現了作者希望通過闡揚真理,團結同志,共同度過艱危。傅詩中有一組《冰燈詩》(十五首)用民歌形式記錄制冰燈盛況,并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
傅詩五言勝于七言,其中又以五律最佳。詩學杜甫,但比杜艱澀,多用隱喻,言此意彼,與其處境有關。
傅集最初刊于乾隆十二年,僅十二卷,清宣統三年(1911)山陽丁寶銓所刊四十卷本,有丁氏所編傅氏年譜,并附有傅氏傳、祭文、諸家寄贈詩文及諸刊本序例。
上一篇:《歷代詩歌別集·明代部分·槎翁詩集》簡介介紹
下一篇:《詞曲總集·別集·詞·東坡樂府》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