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病回春》的主要內容,《萬病回春》導讀
《萬病回春》是綜合性中醫著作。明龔廷賢撰。刊于萬歷十五年(1587)。因其以 “凡疾者,療之沉疴頓起,如草木之逢春”之意故名。明《醫藏書目》最早著錄此書。現存主要版本有: 明萬歷三十年壬寅(1602)金陵周氏重刊本,萬歷四十三年乙巳(1615)經綸堂重刊本,明閶門書林葉龍溪刊本,清康熙元年壬寅(1662)刻本,清光緒二十五年乙巳 (1845)掃葉山房刻本,同治九年庚午 (1870) 書業德記藏版。
龔廷賢 (16世紀),明代醫家。字子才,號云林,又號悟真子,江西金溪人。世業醫,其父龔信,字西園,曾任太醫官,著有《古今醫鑒》一書。其弟廷器,侄樊官,皆為醫官。廷賢幼時習儒,后隨父學醫,既承家學,又訪賢求師,常與名醫共同研討歧黃之術,并以醫術聞名,因治愈魯藩王妃之疾,被選入御醫院任太醫,并獲得所賜“醫林狀元”之匾。平生行醫之余,埋頭著述,折衷諸說,編述頗多。有 《萬病回春》、《壽世保元》、《種杏仙方》、《魯府禁方》、《復明眼方外科神驗全書》、《云林神彀》、《小兒推拿方脈全書》等,另有《本草炮制藥性賦定衡》亦托名龔氏撰。其著述涉及面廣,內、外、婦、兒、五官、推拿均有論述,其中關于小兒推拿的著述,為我國較早的小兒推拿專著。
《萬病回春》凡8卷。卷1為總論部分,包括“萬金一統述”以及藥性賦、諸病主藥、釋形體、周身臟腑形狀、人身背面手足之圖、十 二經絡歌等。卷2至卷5,以內科雜病為主,介紹中風、傷寒、瘧疾、泄瀉、諸氣、水腫、眩暈、麻木等及五官、口腔病證共88種; 卷6為婦科經帶胎產諸病證13種;卷7為小兒科諸疾的診治,共列63種病證; 卷8載外科病證22種,卷末附“云林暇筆”12條,“龔氏家訓”32條。全書論述各科病證共186種。
龔氏在本書自序中指出:“祖軒、歧,宗倉、越,法劉、張、李及歷代各家,茹其英之華,參以己見,詳審精密,集成此書。”本書主要特點是: 論述各科病證甚多,辨證詳明,脈因證治俱備,如卷三中水腫證,先述脈象,次證因,次治則,繼分不同類型之水腫;治以健脾去濕利水、消補兼施、順氣為主、或消導為主的不同方法,分別以實脾飲、消腫調脾順氣湯、分心氣飲、三消丸等加減治之。可見龔氏論治契合,選方精當,組方嚴謹,并隨證情之變化,予以增損化裁。
總之,龔氏臨床經驗豐富,治學嚴謹,學有淵源,善取眾家之長,參以己見,不偏不倚,其著作理論簡要,重點突出,方劑實用性強,對于臨床頗有參考價值,故流傳于國內外。日本慶長十六年(1611)就有此書的活字印本刊行,且《東醫寶鑒》中亦載錄了本書的許多見解,足見本書是一部影響較廣的醫學著作。
上一篇:《萬姓統譜》的主要內容,《萬姓統譜》導讀
下一篇:《萬首唐人絕句》的主要內容,《萬首唐人絕句》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