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南北朝·張華·蟒氣
亦題《蟒》、《天門山》、《天門郡仙谷》。西晉志怪小說。張華撰。原載《博物志》卷十《雜說下》、《太平廣記》卷四五六亦載。吳曾祺《舊小說》、劉世德《魏晉南北朝小說選注》、李格非等《文言小說》皆錄入。小說敘寫妖莽為祟而終被鏟除的故事。天門山山勢峻峭秀麗,巖谷彎曲,綿延不絕。有一座陡峭的巖壁拔地而起,像城墻一樣,足有幾千丈高。巖壁上面草木叢生,云霧擁蔽。巖壁下面有一條細長幽深的羊腸小徑,每當行人經過這里時,便突然騰空飄起,好像飛仙一般,接著就不見蹤影了。像這樣的情況,一年中不知要發生多少次。于是,人們就把這個地方叫做仙谷。當時有一些愛好道術、喜歡修行的人,不遠千里慕名而來,在那個巖壁旁邊先行沐浴,然后以求升仙,走到巖壁底下,沒有不騰空飛去如愿以償的。適逢一天傍晚,有一個聰明而能干的人對別人說:“這肯定是妖怪,不會是什么仙道。”于是,他便把一塊大石頭綁在身上,將自己墜住,然后牽一只狗走入谷中,結果那狗又騰空飛走不見了。那人便回來把這一情況告訴了村里管事的,讓招來年輕力壯的小伙子數十人,一個個拿著兵器木棒,先放火燒了那些雜草,伐了竹木,然后爬上山頂觀望,遠遠看見一個東西,長有幾十丈,高有多少看不太清楚,低頭仔細往下看,等到逐漸靠近一些的時候,一看則是一條大蟒蛇。于是,便叫小伙子們連擊帶射,接著又連砍帶刺,但見那蟒口張得有一尺多大,還想害人,但它已敵不住眾人的襲擊,過一會就死掉了。那蟒蛇所吐的人骨頭和野獸的尸骨,堆積在它的左右,多得像一個小山包一樣。這則故事具有破除迷信的意味。古時候,自然界發生一些怪異事情以后,一些迷信成癖的人(如本篇所寫的那些“樂道者”)根本不去探索真實的原因究竟何在,反而用種種荒誕無稽的說法加以附會和渲染,結果以訛傳訛,弄得神乎其神,擴大了影響,害得不少人跟著上當受騙,甚至白白送掉了性命。只有像“智能者”(本篇主人公)這些頭腦清醒、目光敏銳、有智謀、有膽識的人,不受迷惑,并以勇敢的行為去揭露事實的真相,為群眾除害立功。這篇小說微譏了那些被蟒蛇吸吞、還以為是飛升成仙的“樂道者”,而贊揚一個智勇雙全、為民除害的無名英雄。作品語言清新潔勁,或寫景,意境別致;或敘事,剛健有力。是一篇優秀之作,值得稱道。后來,一切地方志和筆記中,也每有類似的記敘,如像《四川總志》記的“迎龍觀”,《玉堂閑話》記的“狗仙山”等都是由此故事演化而來。
上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殷蕓·蜀盤洛鐘》簡析
下一篇:《先秦·褒女》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