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信之一死救全家》簡介|鑒賞
明代白話短篇小說。見《古今小說》第三十九卷。
故事源出岳柯《桯史》。略敘:汪信之因燒炭冶鐵而發跡,成為當地豪富。程彪、程虎二人得洪恭薦舉,前來投奔。他熱忱地款待二程,并讓他們在家中教習武藝。汪信之有事赴臨安,留下一封信,讓二程帶給洪恭。不久,二程執意回家,汪世雄因父親不在家,只拼湊了五十兩銀子作酬禮,兩人嫌少生怨恨,在洪恭處又受到洪妻搶白,遂以汪信之信內有“從臨安回即得踐約,計期當在秋涼矣”的字樣,誣告汪、洪同謀反叛朝廷。洪恭得知消息,逃匿在外。汪信之在軍官前來捕捉時,殺死郭擇。他怕事情鬧大,禍及全家,主動投案自首。官府審訊后,明白原是二程的陷害。汪信之有死罪而在獄中服毒自盡。
小說的主旨乃歌頌汪信之“挺身就獄為全孥”的豪俠精神。開頭和結尾贊揚他兼有“文武全才,出名豪俠,不得稱為風云,被小人誣陷,激成大禍”,是“烈烈轟轟大丈夫”,點明了題意。他雖是一個失敗了的起義者,但從中窺見到的朝廷黑暗,奸臣當道,無賴橫行, “官逼民反”的社會現實,卻使作品閃耀著現實主義的思想光芒。汪信之最初“志在報國”,從無“貳心”,絲毫不想背叛朝廷。只是由于二程的誣害、官府的羅織罪名和貪婪兇惡的爪牙們的刺激,才被迫走上反抗之路的。小說揭示的這條道路,正是當時不少人(如《水滸傳》中所描寫的梁山好漢們那樣)所走過的共同道路,頗具典型意義。但小說在展現汪信之走上反抗封建統治階級迫害的道路時,又顯得很不徹底。他的“出首”,就鮮明地說明了思想上的軟弱。 “忠孝”觀念以及個人的功名利欲,始終是他進一步邁向反抗道路的絆腳石。誠然,這除和作者的世界觀有關外, 也有著時代的原因。
作為一個藝術典型來說,汪信之的形象是刻劃得相當成功的。他的性格豐富而不單一,復雜而不雷同,真實可信。作者運用白描手法,性格化的人物語言以及心理描寫等,使之栩栩如生,就是那些出場不多的人物,如細姨等,也寫得活靈活現。敘述和議論的結合,也使小說的節奏感增強。
上一篇:《此恨綿綿無絕期》簡介|鑒賞
下一篇:《泡影錄》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