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小歷》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一名《中興小紀》。記載宋高宗一朝史事的編年體史書。《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載:“是編排次南渡后的事跡,首建炎丁未(1127),迄紹興壬午(1163),年經月緯,勒成一書。”原書已經亡佚,今本為清代編《四庫全書》時據《永樂大典》所引輯錄而成,因避清高宗弘歷諱,改名《中興小紀》。作者熊克,字子復,福建建陽人,南宋紹興年間進士,知紹興府諸暨縣,有政績,官至起居郎兼直學士院等。他“好學善屬文”、“博聞強記,自少至老,著述外,無他嗜”,對宋代歷史有較深的研究,“尤淹習宋朝典故”。
《中興小歷》一書具有十分詳盡豐富的內容,因而具有值得重視的史料價值。《四庫》館臣稱其“上援朝典,下參私記,綴緝聯貫,具有倫理”,當為公允之論。然而振孫《直齋書錄解題》中稱《中興小歷》“往往疏略多抵牾,不稱良史”,雖有失偏頗,但也確實指出了該書的不足。書中詳錄高宗一朝史事,40卷。但因政治上附和主和派主張,所以字里行間“多抵抑李綱、趙鼎諸賢”,對韓世忠、岳飛的抗金戰功也只略略表過,不作詳論與剖白。而于君臣諛頌之語,瑣屑必錄,常常在歷敘一年重大史事時,橫出一段無相關之辭,歌頌高宗功德。這當然取決于他的政治立場與為人臣的態度。
南宋寧宗繼位后,有感于民間人相傳誦的私史日多,就將私史分為兩類,一類是“有干國體”者,一類是“有益公議”者。鑒于當時國事頹危,寧宗初履至尊頗想有一番作為,有意挽狂瀾于既倒,恢復舊日江山,任用了一些積極主張抵抗乃至揮戈北上的官吏,準備有所舉動。在這樣的氛圍之下,熊克這本《中興小歷》中頗多的附會和議之言,自然當屬“有干國體”者類,于是在宋寧宗嘉泰二年(1202)被查禁燒毀。1985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此書點校本。
上一篇:《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中國儺文化論文選》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