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南北朝·裴啟·日近長安遠
亦題《晉明帝》。東晉軼事小說。裴啟撰。原載《語林》?!妒勒f新語·夙惠篇》亦載。魯迅《古小說鉤沉》、周楞伽《裴啟語林》皆輯錄。劉世德《魏晉南北朝小說選注》、李格非等《文言小說》皆選錄。晉明帝:司馬紹,字道畿,晉元帝長子。有文武才略,欽賢愛士,雅好文辭。在內憂外患的交迫中,選賢用能。惜壽命不長,卒年僅二十七歲,在位四年(323—326)。本篇敘寫他兒童時代的一則故事。晉明帝年幼時,一次正坐元帝膝上,恰好有人從長安來建業,元帝就問都城洛陽的消息,來人潸然淚下。明帝問為什么難過,來人就將劉曜攻占長安后,洛陽相繼失陷、中原人士相率過江的情況,一一告訴了他。元帝因問明帝:“你說長安遠還是太陽遠?”明帝回答:“日遠。因為沒有聽說有誰從日邊來?!毙⌒∧昙o居然說得這樣有道理,元帝感到很驚奇。第二天元帝召集群臣宴會時,特意將明帝說的那句話告訴了大家,并又重新問他長安和太陽哪個近。明帝這次卻回答說:“日近。”元帝失色道:“為什么你今天說的和昨天說的不一樣?”明帝回答說:“抬頭就能看到太陽,卻看不到長安?!边@篇作品贊美了一個才思敏捷,善于辭令的兒童,他前后兩次的回答截然相反,但都能言之有理。頭次說太陽比長安遠,因為“不聞人從日邊來”。道理多么簡單清楚!所以“元帝異之”,于是在“明日集群臣宴會”時,“告以此意,更重問之”。顯然,元帝是將明帝的回答當作兒子的驚人之詞,來向群臣炫耀的。但出乎意料的是,元帝重問他時,乃答曰:“日近”。這突如其來的變化,一方面使元帝很尷尬,很被動;另方面又擔心兒子在群臣面前出丑,因而才“失色”,問他為什么變了話。及至聽了他回答的理由,才使元帝的憂心消失,不由你不拍案叫好。本文因為要表現明帝年幼時的聰明機靈,所以才通過明帝同其父親的對話來真實地反映情況;倘不以對話而以直接敘述為之,則勢必缺乏說服力。但作者創作意圖主要不在這里。他主要是通過這個“日近長安遠”的故事,委婉而有力地表達當時廣大人民群眾對于已淪陷的北方故土的深切沉痛的懷念。全篇情節簡單,但含義卻很深刻。作者能以少許語言表達出比較深刻的道理和感情,寫來輕松自如,讀來覺得文情委婉,耐人尋味。《語林》尚有一則明帝年少時的情況的文字,可作為本篇的續篇。本篇《晉書·明帝紀》亦記之,是一則史實。
上一篇:《秦漢·括地圖》簡析
下一篇:《先秦·左丘明·晉侯夢大厲》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