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風流派·嶺南三大家
清初廣東詩人屈大均、陳恭尹、梁佩蘭的并稱。由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王隼所編《嶺南三大家集》而得名。近人鄧之誠《清詩紀事初編》云:“王隼嘗選佩蘭及屈大均、陳恭尹之詩,為《嶺南三大家詩選》,隱以抗‘江左三家’(錢謙益、吳偉業(yè)、龔鼎孳)。”三人居里鄰近,時相過從,在創(chuàng)作上互相推重,在當時嶺南一帶享有盛名,但他們的生活道路、生活情趣以及作品的藝術(shù)風格有很大的區(qū)別。屈大均曾參加反清活動,以后過著半隱居的生活,靠務農(nóng)、買文為生,其詩學盛唐,尤長于五言,有不少不滿清朝統(tǒng)治、反映民生疾苦的作品。陳恭尹也曾積極參加反清斗爭,后拒與清統(tǒng)治者合作,在文學上主張創(chuàng)新,反對擬古,長于七言,七律成就尤高,詩作題材與屈大均相近。梁佩蘭曾多次應試,后出仕清廷,其詩受前后七子影響較深,尤長于七言古體詩,早期模擬漢魏及唐詩,多為奉酬贈答之作,后雖有改進,但模仿痕跡仍很明顯,故其成就遜于屈、陳二人。三人藝術(shù)風格之不同,王煐《嶺南三大家詩選序》認為梁佩蘭的詩“溫厚和平,置之清廟明堂,自是瑚璉圭璧”;屈大均的詩“如萬壑奔濤,一瀉千里,放而不息,流而不竭,其中多藏蛟龍神怪,非若平湖淺水,止有魚蝦蟹鱉”;陳恭尹的詩“如哲匠當前,眾材就正,運斤成風,既無枉撓,亦無廢棄,梁棟榱題,各適其用,準程規(guī)矩,不得不推為工師”。所評甚確。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論著述·峴傭說詩
下一篇: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別集·嶺雲(yún)海日樓詩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