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南北朝·郭澄之·張憑詣劉真長
亦題《張憑舉孝廉》。東晉軼事小說。郭澄之撰。原載《郭子》。見《太平御覽》卷六一七又二二九、《北堂書鈔》卷六十七、《藝文類聚》卷四十六。魯迅《古小說鉤沉》輯錄。李格非等《文言小說》選入。張憑,字長宗,為鄉閭所稱,舉孝廉。自謁劉惔,被薦于簡文帝,官至吏部郎、御史中丞。劉真長,即劉惔,王導器重,輔會稽王司馬昱,蒙上賓禮。為政清整,門無雜賓。與王羲之雅相友善,為時流所敬重。本篇敘寫:張憑倚恃才氣,認為自己一定能參政,因而不顧鄉里、同舉者的譏諷而去拜訪當時的權貴名流劉惔。劉初不以為意,而張憑想發點議論、顯露一下才華又無機緣。此時恰逢長史王蒙與群賢訪劉,眾人談論時事,各持己見,互不理解。張憑抓住時機評斷,言約旨遠,舉座皆驚,大得賞識。后被劉惔舉薦給撫軍(即會稽王司馬昱,后來的簡文帝),備受青睞,用為太常博士。作品旨在表現張憑的風流雅舉,反映出魏晉人物品藻風氣盛行時“聲名成毀,決于片言”的社會狀況。作品的情節生動。整個故事以張憑拜謁劉真長開端,以眾人譏誚渲染氣氛,又以張憑得官、身價倍增作結,寫得有聲色,結構上頗具特色。作品的人物刻畫成功,人物語言符合人物身份。張憑的負才自信,我行我素,后又頗為自得的神色情態宛然如在眼前;劉真長的自重身份,識才愛才的品格也真切自然。他見撫軍時說:“下官今日為公得一太常博士妙選。”對撫軍的謙恭,二人關系之密切,以及薦人得當之快意等等,都從這句簡短的話語中流露出來,非常切合其身份。劉辰翁指出,本篇文筆“纖悉曲折可尚”(《世說新語眉批》)。此言極是。
上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王嘉·延娟延娛》簡析
下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陶潛·張姑子》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