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鑒》的主要內(nèi)容,《畫鑒》導(dǎo)讀
《畫鑒》是中國畫品評著作,《學(xué)海類編》本題《古今畫鑒》。元代湯垕撰。湯垕,字君載,號采真子,山陽(今江蘇淮安)人,寓居鎮(zhèn)江。與元代書畫家柯九思論畫,而著此書。《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舊本題宋東楚湯垕君載撰,案湯垕與柯九思同時,九思為鑒畫博士,在元文宗天歷元年,則作此書時,上距宋亡已五十三年,垕安得復(fù)稱宋人。”書前小序謂:“采真子妙于考古,在京師時,與今鑒書博士柯君敬仲論畫,遂著此書……,惜乎尚多疏略,乃為刪補,編次成秩,名曰畫鑒。”小序為句曲外史所題,句曲外史是張雨別號。湯垕、張雨二人對此書的編撰關(guān)系究竟如何,前人有不同看法,但可以肯定 《畫鑒》原本出于湯垕之手。
《畫鑒》一卷,品評歷代名家畫跡,以吳畫曹不興《兵符圖》始,依次論晉、六朝、唐、五代、宋及元初龔開、陳琳作品。所論唐、五代,兩宋畫家最多,在所論60余人中占50余人。此書特點是具體記述畫家繪畫形式、語言方面的特點,而不作史實的考證。因此前人評其“與米芾畫史相類,不似董逌畫跋一一考證也”。其論胡瑰畫番部人馬:“用狼毫制筆,疏渲駿尾,緊細(xì)有力”; 論許道寧畫山水: “峰頭直皴而下,是其得意也”;論趙孟堅墨蘭:“其葉如鐵,花莖亦佳。作石用灑筆輕拂如飛白書狀,前人無此作也”。卷末記 “外國畫”:“高昌國畫,用金銀箔子及朱墨,點點如雨,瀟灑在紙上……”。“高麗畫,觀音像甚工,其源出唐尉遲乙僧,筆意流而至于纖麗。”這種寫法對于從事鑒藏者有很具體的參照、啟發(fā)意義。余紹宋評此書“深切著明,又多從畫法立論,尤得要領(lǐng)”。(《書畫書錄解題》)俞劍華評此書“極注意筆墨之神韻,不但可作畫鑒讀,直可作畫法讀”。( 《中國繪畫史》)
《畫鑒》對歷代名家作品的品鑒中,流露出元代文人畫家的藝術(shù)追求和審美趣味。如書中提出 “觀畫六法”,“先觀氣韻,次觀筆意、骨法、位置、傅染,然后形似”。論畫梅、蘭、竹,則稱“畫者當(dāng)以意寫之,初不在形似耳”。對繪畫創(chuàng)作筆墨形式美的重視,和對形似的輕視,湯垕比宋代文人畫家的觀點更有所發(fā)展。
《畫鑒》有明刊本、《說郛》本、《唐宋叢書》本、汲古閣附鼎錄后本、《學(xué)海類編》本、《四庫全書》本、李氏群芳清玩本、《國學(xué)珍本叢書》本。各本有僅錄論歷代畫家而略去書末“雜論”者,《美術(shù)叢書》、《歷代論畫名著匯編》均收有“雜論”部分。于安瀾編《畫品叢書》 則僅收論歷代畫家部分。
上一篇:《畫筌》的主要內(nèi)容,《畫筌》導(dǎo)讀
下一篇:《畿輔叢書》的主要內(nèi)容,《畿輔叢書》導(dǎo)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