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政新篇》的主要內容,《資政新篇》導讀
《資政新篇》是太平天國干王洪仁玕向天王洪秀全提出的改革建議書。洪仁玕撰,清咸豐九年(1859)寫成。同年經洪秀全旨準鐫刻頒行。本書現存最早的刻本有二:一部藏英國不列顛博物院,王重民將此藏本攝錄成照片,經校訂后於1936年發表在《逸經》半月刊第17、18、19期上。1948年又收入 《太平天國官書十種》(廣東叢書)之中。1950年開明書店出版的《太平天國史料》 (中華書局1955年、1958年、1959年重印) 和1952年神州國光社排印的 《太平天國資料叢刊》均依據此版本;另一部于1952年在上海發現,現藏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員會。兩版本均在封首題“太平天國己未九年新鐫”,但文字略有不同。據羅爾綱考證:不列顛博物院藏本為初刻本,上海市文管會藏本為改正重刻本。
洪仁玕(1822—1864),字益謙(一作謙益),號吉甫,廣東花縣人。洪秀全族弟,少習經史,累試不第,任鄉村塾師。后與洪秀全一起赴廣西宣傳拜上帝,不久返粵。太平天國金田起義后,他離粵赴桂,但未趕上起義大軍。咸豐二年(1852)為避清軍搜捕至香港。次年入教會教書并受洗禮,旋任香港倫敦布道會布道師達四年之久。1859年4月輾轉抵天京,封為干王,精忠軍師,總理朝政,成為太平天國后期主要的軍政領袖之一,主持內政外交,多次參與謀劃和指揮后期的重大戰役。1864年7月,天京陷落,至江蘇溧水迎突圍而出的幼主洪天貴福,后繼續轉戰江西。10月在石城楊家牌為清軍所執。11月就義于南昌。除《資政新篇》外,另著有《太平天日》、《軍次實錄》、《英杰歸真》等,被執后所寫供詞,被編為 《洪仁玕自述》。
《資政新篇》的內容分“用人”與“設法”兩大部分。作者認為治國必先立政,立政則需“因時制宜,審勢而行”。立政之關鍵在于“設法用人”。全書不分卷,分四大類。即“用人察失類”、“風風類”、“法法類”和“刑刑類”,共約10000字?!坝萌瞬焓ь悺?論述 “用人”,后三類則談“設法”。針對天京之變后,太平天國內部存在的政治離心傾向,“用人察失類”提出“禁朋黨之弊”,反對“結盟聯黨之事”,建議加強中央集權,“權歸于一”?!帮L風類”提倡“俗厚風淳”,簡化吉兇軍賓的瑣屑儀文,反對蓄甲纏足、養鳥斗蟀、金玉粉飾等驕奢之習。提倡尊崇基督教,以教化人民,主張用近代的科學、工藝、等有用之物以廣聞見,開導人心。“法法類”為全書核心。首先說明要建立健全的法制,為此必先 “洞悉天人性情,熟諳各國風教”。作者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與感受介紹了西方資本主義各項制度的優越性。建議與各國通商,允許外國牧師及科技人員來華傳播科技知識,并列舉了效法西方,發展資本主義的建議20條,其中經濟方面有興車馬、舟楫之利,造火車、輪船,修筑城鄉大道,發展交通;創辦郵政;開采金、銀、銅、鐵、錫等礦;興修水利;獎勵技術發明:開辦銀行和保險事業。政治方面有加強集權,普設鄉官鄉兵;設新聞官,搜集中外報紙,萬方新聞以資借鑒;禁止私門請謁,杜絕賣官鬻爵;罪人不孥,刑止一身。社會方面有設立士民公會,辦理教育;設新聞館;興辦醫院和慈善機構:反對傳統迷信、禁止飲酒、溺嬰、買賣人口和蓄婢。“刑刑類”主張改革舊司法制度,提倡善待輕犯,給以飲食號衣,使其修街渠道路,廢除酷刑。
《資政新篇》完稿后,洪秀全審閱了全稿并逐條批閱,基本上接受了這些建議。但由于各種原因,本書中提出的主張和建議并沒有得到切實的貫徹執行。盡管如此,作為太平天國后期的一個綱領性文件,它對克服內部的渙散,加強官兵將領的團結仍起著一定的作用。《資政新篇》不但主張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而且提倡仿效西方的經濟、政治制度,實行“民選官吏”與“公議國是”,“以多人舉者為賢能”的主張,并且提出要 “擴充其制,精巧其技,因時制宜,度勢行法”,“與番人并雄”。這是近代中國第一個全面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符合近代中國社會的發展趨勢和客觀要求,并為農民擺脫封建羈絆,甩開落后空想指出了前進方向和道路。它的問世,使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的思想登上了一個新的階梯。在近代中國思想史和中國農民戰爭史上有著重要地位。
對《資政新篇》的研究集中在50年代和1978年以后。研究爭論的問題集中在對《資政新篇》的評價及其與《天朝田畝制度》的關系問題上。候外廬認為《資政新篇》的最高精神是“開明專制”。1978年后,歷史學界大多學者充分肯定了《資政新篇》的重要地位,認為它是發展資本主義的政治經濟綱領,在中國近代思想史上起著啟蒙作用。
參考文獻
- 1.羅爾綱《太平天國史料考釋集》三聯書店1956。
- 2. 李競能 《論洪仁玕的資政新篇》 《歷史研究》1959。
- 3. 路遙 《論洪仁玕》 《文史哲》 1956。
- 4. 侯外廬 《論洪秀全與洪仁玕》《新建設》1952。
上一篇:《諸蕃志》的主要內容,《諸蕃志》導讀
下一篇:《資治通鑒》的主要內容,《資治通鑒》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