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詩鳥獸草木蟲魚疏》的主要內容,《毛詩鳥獸草木蟲魚疏》導讀
《毛詩鳥獸草木蟲魚疏》是一部解釋《詩經》中動、植物的專書。陸機撰。機字元恪,三國時吳郡人,曾任吳太子中庶子、烏程令。除本書外尚撰有《毛詩陸疏廣要》2卷。本書凡2卷,約1.5萬字。上卷解釋 《詩經》植物,包括草木、藤本、木本植物共87種。下卷解釋《詩經》動物包括鳥類、昆蟲、獸類、魚類、貝類動物共61種。下卷末附 “魯詩”、“齊詩”、“韓詩”、“毛詩”等漢代及先秦四家詩源流。《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懷疑“原本久佚”,今本“不知何人所輯,大抵從《詩正義》 中錄出”。近人余嘉錫已辨其非,認為今本“多為《詩正義》所未引,縱為后人掇輯”,也非純出于《詩正義》。
解釋《詩經》名物的著作,自 《毛詩》、《鄭注》以后就是本書了。以往著作所釋《詩經》名物,門類廣泛。與之相比,本書有顯著特色。解釋時除引用前代文獻以外,主要依據實地調查、采錄民間傳說,擺脫了單純運用訓詁的方法。
此書記載的《詩經》動、植物的分布范圍,超出了《詩經》時代的主要地域黃河中下游,而包括了長江流域及嶺南在內的南方地區。如記載苧麻,說“荊揚之間一歲三收”,“今南越纻布者皆用此麻”,又如記載栗,指出其分布地有“周、秦、吳、揚特饒,吳越被城,表里皆栗”,還記載東北及日本、朝鮮栗的特色。記載禽類鷺鳥,也指出其分布地有齊、魯、吳、揚。此書大量記載動、植物的異名,不同地區對同一動、植物的稱謂。對動、植物,有較具體的描述。對于植物,以花、莖、葉、枝、果實作為鑒別的依據。如記載萇楚,別名為陽桃,長而狹的葉及紫赤色的葉,后人據此認為是獼猴桃。此外對動、植物的生長環境,動、植物的飲用、食用、藥用、衣用、器用等方面用途都有不同程度的記載。總的說來,此書已具有原始動、植物志的雛形。卷上、卷下將植物、動物以類相從,如大致將草本、木本、蔓生植物排列一起,將禽類、獸類、昆蟲類、魚類、介類動物分別排列,顯露出原始分類的意識。此書具有一定的科學價值,《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它“去古未遠,于詩人所詠諸物,今昔異名者尚能得其梗概,故孔穎達《詩正義》全據此書,陳啟源 《毛詩稽古編》亦多據以考證諸說。”所以此書在我國古代早期的動、植物研究中有一定地位。
此書是較系統地描述《詩經》動物、植物的第一部專書,開創了 《詩經》動物、植物研究的先例,對唐以后《詩經》動植物研究的發展有一定影響。后人對此書也做過訂補與增廣。自唐至清,研究《詩經》動物、植物的專書就有二十多種。
參考文獻
- 1. 梁家勉: 《我國古代的動物志、植物志》,見《整理古農書文稿匯編》 第157—158頁。
- 2. 余嘉錫: 《四庫提要辨證》,中華書局,1980。
上一篇:《毛詩古音考》的主要內容,《毛詩古音考》導讀
下一篇:《注解傷寒論》的主要內容,《注解傷寒論》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