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引論》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奧地利著名的精神病學家、精神分析派心理學的創始人S·弗洛伊德的代表作。本書根據英國倫敦喬治·艾倫和昂溫公司1922年英文版譯出,商務印書館1984年11月出版。全書26.4萬字。全書共分為3編:過失心理學,夢和神經病通論。這是作者1915—1917年兩個冬季在維也納大學講授的3部分講稿。涉及到作者關于精神分析學說的主要內容,包括無意識學說、釋夢學說、本能學說和人格學說。弗洛伊德將人的心理過程分為三個層次:意識、前意識、無意識。所謂意識是與直接感知的有關的心理部分;前意識是介于意識與無意識之間能從無意識中召回的心理部分;無意識是包括個人的愿始沖動和各種本能以及這種本能所產生的欲望而被風俗習慣和法律道德壓抑到意識閾限下所不明白的心理部份。弗洛伊德從無意識學說出發,勾勒了他的釋夢學說和人格學說,并解釋了他的本能學說。作者通過過失、夢及精神病的治療,闡述了他的精神分析學說的精髓,從而創立了新的心理學學派——精神分析學派,并對心理學、醫學、人類學乃至史學、文學藝術和哲學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弗氏的理論問世后,遭到各方面不少非議,他的不少學生有的也走到他的反面,可見他的理論中的缺乏和不足。
上一篇:《等待戈多》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納蘭詞》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