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補之
泗州中秋作
青煙冪處,碧海飛金鏡。永夜閑階臥桂影。露涼時,零亂多少寒螀,神京遠,惟有藍橋路近。
水晶簾不下,云母屏開,冷浸佳人淡脂粉。待都將許多明,付與金尊,投曉共流霞傾盡。更攜取胡床上南樓,看玉做人間,素秋千頃。
【注釋】
泗州:地名,在今安徽省泗縣。此詞作于作者正在泗州任上。冪(mi):遮蓋。金鏡:喻指月亮。杜甫詩“滿月飛明鏡”。寒螀(jiang):一種寒蟲。神京:指北宋京都汴梁(今河南開封市)。藍橋:在陜西藍田縣東南,因橋架藍水之上而得名。唐《傳奇·裴航》云,書生裴航遇仙姬樊夫人于鄂渚,仙姬贈詩:“一飲瓊漿百感生,玄霜搗盡見云英。藍橋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嶇上玉京。”裴航經藍橋驛口渴求漿,遇仙人云英,尋得玉杵臼搗藥百日,結為仙侶。此詞以藍橋神仙窟代指嫦娥月宮。云母屏:以透明似玻璃的云母制成的屏風。投曉:至曉。流霞:仙酒名,見《抱撲子》。胡床:一種可折疊的輕便坐具,又稱交椅、繩床。南樓:在湖北鄂城縣南。《世說新語·容止》載,東晉庾亮在武昌,“秋夜氣佳景清,使吏殷浩、王胡之之徒登南樓理詠。”“據胡床與諸人詠謔,竟坐甚得任樂。”
【鑒賞】
雖然有“東坡中秋詞一出,余詞盡廢”一說,但后來者仍然有不少詠中秋的佳作出現。身為蘇門四學士的晁補之所寫的這首中秋詞就是其中之一。
此詞作于徽宗大觀四年(1110)中秋,系詞人絕筆之作。時作者在泗州(今安徽泗縣)任知州。
在詞的上闋中,作者描繪了一個亦實亦虛,明麗虛遠的世界。“青煙”兩句,使月亮出現得極富動感而又如夢如幻。在淡淡的裊裊青煙中,明月像一面金光瀲滟的鏡子飛將出來,出現在澄碧似海的朗朗夜空之中。“永夜”句以下,轉寫地上,卻將天上景象與地上風光渾融交織,似此似彼。“桂影”一詞兼寫月中丹桂陰影灑于庭院和庭院中桂樹陰影灑地的情景,使人產生如在月宮丹桂參差的幻境,讓人覺得迷離恍惚,為下文“藍橋路近”作一鋪墊。“露涼時”幾句,在迷離深夜中插入寒蟬鳴聲,越發將寂寂深夜襯托得寂靜異常。而寒蟬的鳴聲在夜深人靜之時又引起多少感物傷人之情。一句“神京遠”,將屢遭貶謫、仕途坎坷的哀嘆隱隱道出。但作者并不停留在這些沉浮榮辱,抱負理想所帶來的內心隱痛,而是緊承前面所寫如夢如幻的境界,轉出“惟有藍橋路近”,使人世哀傷淡出,而轉入離塵仙游的奇妙幻覺之中。
下闋轉寫廳堂中賞月。“水晶”三句,將地上景象描繪得如同仙境。閃閃發光的水晶簾高卷著,雅潔清淡的云母屏風敞開著,冷月清輝與佳人脂粉渾然交映。水晶、云母、冷浸、淡脂粉等等意象,使人不辨人間天上,而又與明月清輝渾然一體。“待都將”以下,以月下之人的想象愿望將天上美景納入人間,從而使人間有如天上,地上之人陶然忘塵。將明月銀輝、流彩朝霞想象得有如美酒,可以盡傾于酒杯之中,一直痛飲到天明,不是飄飄欲仙之人,想象不出如此情形。“更攜取”一句,酒酣興豪,直欲登樓而承庾亮之遺風,在詠謔歡飲中達到飄然出世、瀟灑隨意之境界。用典精當,含義豐富。“看玉做人間,素秋千頃”,如此結句,緊承登樓而似乎已經身在天上,從月宮俯視人間,月光瀉玉,大地千里,一片澄明晶瑩,素潔清澈。詞人內心也超凡滌塵,達到一片空明。
全詞雖然情感淡然,但意象清朗,境界闊大,氣格高曠,堪與蘇軾中秋詞媲美。
上一篇:蘇軾《洞仙歌·冰肌玉骨》宋詞賞析
下一篇:韓縝《鳳簫吟·鎖離愁》宋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