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牛運清
長篇小說。作者瑪拉沁夫。作家出版社1957年4月初版。后經修改,易名為《茫茫的草原》,作家出版社1963年9月再版。它描述的是解放戰爭初期,察哈爾草原上的蒙族人民在共產黨領導下爭取解放的斗爭生活。抗日戰爭結束后,內蒙古草原處于動蕩、混亂狀態。有人要求民族“獨立”,有人幻想成立自己的“國家”。多數人對前途感到困惑與憂慮。人們在茫茫草原上尋覓,一時難以辨清方向。內蒙封建上層分子趁機成立“貢郭爾扎冷旗保安隊”之類的反動武裝,企圖蒙騙群眾,恢復舊的封建官僚統治。共產黨領導的“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組建明安旗騎兵中隊,依靠群眾,與當地的封建反動勢力和國民黨匪徒、特務展開激烈復雜的斗爭。作品正是通過這支人民武裝力量的建立、發展與壯大,表現內蒙古人民按照共產黨指引的方向,在反對國民黨大漢族主義和封建勢力的斗爭中,建立廣泛民族統一戰線,走上民族解放的正確道路。小說以主人公鐵木爾的命運和人生道路為中心,采用多線發展的結構方式,展示錯綜復雜的斗爭局面和人際關系。鐵木爾回鄉,與愛人斯琴會面的希望破滅。他與貢郭爾扎冷之間不僅有私怨,而且有階級仇恨。他被匪徒們的燒殺、搶劫所激怒,決定去殺掉那些披著人皮的豺狼。嚴酷的現實把他推上革命道路,在斗爭漩渦中,他覺醒與成長起來。上部結尾處,寫察哈爾人民政府成立,卻突然又飄來一塊烏云,國民黨軍隊占領草原,部分村落陷于敵手。然而,這畢竟是黎明前的黑暗。人民力量的洪流已經不可阻擋。作品塑造了內蒙古各階層的人物形象,描繪了內蒙豐富多彩的社會風貌和優美的自然風光,具有鮮明的民族色彩和浪漫主義抒情特征。這是當代文學中第一部反映內蒙古牧民生活的長篇小說。曾獲內蒙古自治區成立十周年文藝評獎一等獎。作者從1952年開始醞釀此書,原計劃寫上、中、下三部。第一部獲獎不久,便屢遭厄運。在“反右傾”和“反對現代修正主義思潮”運動中受批判。1963年修改出版后,曾一度受到好評,但緊接著又遭筆伐。“文革”中被誣為“烏蘭夫反革命修正主義、民族分裂主義路線的黑標本”。與此同時,第二部32萬字原稿,全部遺失。劫波過后,作者重寫第二部,在大型文藝叢刊《奔馬》上刊載。
上一篇:周魯俠《在田野上,前進》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張達張博華《在軟席臥車里》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