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學·音樂·《大峽谷》
交響組曲。格羅菲作于1931年。同年11月22日由保爾·華德曼樂團在芝加哥首次演出。大峽谷位于美國西部亞利桑那州的科拉多河上,作者年輕時游歷此地時,便萌發了用音樂來表現大峽谷的想法,終于在20多年后將這一愿望付諸現實。本曲為一篇游記式的音樂,著重于描寫宏偉壯觀的大峽谷景色。全曲包括五個部分,各部分都有文字標題:
第一段《日出》。由象征渾沌夜色的定音鼓微弱震奏開始,接著,漸強的鼓聲伴隨著徐慢的樂音,表現晨曦初開的天光,繼而,象征著鳥啾,晨鐘與水車的聲音在鼓聲的背景下交織,最后結束于輝煌的全奏,太陽噴薄而出。
第二段《五光十色的沙漠》。樂曲速度緩慢,用不斷變化的力度及音色再現著單調而不穩定的動機,表現變幻莫測的沙漠風光。
第三段《在小徑上》。描寫馱客的毛驢在大峽谷中的步態。由模仿驢叫聲的小提琴樂彩句開始,樂隊以爵士風味的節奏象征毛驢的步態。其中,悠長的牛仔歌、鳥鳴與驢叫,編織成一幅如生的畫面,最后以一聲驢叫結束。
第四段《日落》。由管樂器奏出歌唱性的曲調,并以鐘聲及牧笛、羊叫聲象征夜幕的降臨。
第五段《暴風雨》。描寫由靜寂——不安——雷鳴——暴風雨——天晴的變化,中間穿插著第三段中出現的牛仔歌曲。
上一篇:西方文學·音樂·《春之祭》
下一篇:西方文學·音樂·薩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