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人傳》的主要內容,《印人傳》導讀
《印人傳》是最早專寫篆刻家的傳記。清初周亮工撰。因未完成,后由其子周在浚抄錄付梓的。全書共69段,并不完全是傳記體例,有些屬筆記性質順手寫的半成品,每段都和印有關,或以印傳人,或以人傳印,有刻家姓名者64段,無刻家者5段。所記大部分為明至清初篆刻家,還有少量宋、明有紀念意義的傳世之印。有康熙十二年(1673) 周氏自刻本、《篆學叢書》本、《翠瑯玕館叢書》本等。
周亮工(1612—1672)字元亮,又字文煒、緘齋,號櫟園,別署長眉公、櫟下生等。祥符(今河南開封)人,崇禎十三年(1640)進士,授濰縣知縣,曾任御史。降清后,歷任福建布政使、戶部右侍郎等職。亮工學識淵博,詩文俱佳,精于文字學,喜收藏,尤酷嗜印章,據其同學錢陸燦說:“四方操是藝(篆刻)以登門者,往往待先生一裁別以成名”。所以收印較多,對當時篆刻藝術影響也大。著作頗多,有《賴古堂文集》、《詩集》、《因樹屋書影》、《讀畫錄》等十余種;篆刻除本書外,還有《賴古堂印譜》 (由其子在浚、在延等編) 傳世。
《印人傳》的內容較廣泛,有對明至清初篆刻藝術派別的繼承、發展變化、時代風格、周亮工本人的治印見解、名刻家事略,還有有關印章的軼聞遺事、刻家詩、文摘記以及某些史料的介紹。如文天祥鐵印可鎮邪治病的民間傳說、明末東林黨受迫害的原因結果片段事件、何延年所作海瑞遺印的長詩、文彭與何震之交誼等等。而記述女篆刻家事略則以此書為最早,“書鈿閣女子圖章前”一節介紹的韓約素不愿刻劣石大印,稱之為“鑿山骨”,往往被后世論印詩文作為典故征引等。
《印人傳》之成為名著,也有出自大手筆,富有文學性的原因,此后寫篆刻家藝術成就及事略的作者也往往沿襲此書名。如乾隆年間的汪啟淑《續印人傳》、近代葉為銘《廣印人傳》(合上二書又增加不少刻家,達到1800多人) 等。
參考文獻
- 1. 《賴古堂文集》,康熙十四年 (1675) 刊本。
- 2.顧湘輯:《篆學瑣著》,清道光二十年(1841)顧氏刻本。
- 3.余紹宋:《書畫書錄解題》,1932年北平圖書館本。
上一篇:《衛生寶鑒》的主要內容,《衛生寶鑒》導讀
下一篇:《吟風閣雜劇》的主要內容,《吟風閣雜劇》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