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豐類稿》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曾鞏(1019~1083),字子固,南豐(今屬江西)人。北宋散文家,詩人,官至中書舍人,謚文定。曾鞏的主要成就是散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特別注重文章之道。他在《答李㳂書》中說:“夫道之大歸非他,欲其得諸心,充諸身,擴而被之國家天下而已,非汲汲乎辭也。”基于這種理論,曾鞏為文,自然淳樸,不甚講究文采,但他講究法度的謹嚴和布局的分明,使人有跡可循。他的散文以議論見長,立論精譬,說理曲折盡意,雖文辭質樸,但縱橫開合,有搖曳之姿。其記敘文也偶有寫景之作,極刻畫之工。《宋史·曾鞏傳》評論他的文章說:“曾鞏立言于歐陽修、王安石間,紆徐而不煩,簡奧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其代表作有《上歐陽舍人書》、《贈黎安二生序》、《王平甫文集序》、《〈戰國策〉目錄序》、《墨池記》、《宜黃縣縣學記》等。曾鞏的散文對后世影響很大,清代桐城派的宗祖方苞等以歐陽修、曾鞏的文章為楷模,從學曾入手學歐文。在詩歌方面,他以七絕成就最高。在八家中,勝過蘇洵和蘇轍。其《西樓》、《城南》、《詠柳》,素稱佳作。“一番桃李花開盡,惟有青青草色齊”(《城南》),寫得頗有情致。
曾鞏傳世之作有《元豐類稿》50卷,詩文兼收。有《四部叢刊》影元本。1984年中華書局出版陳杏珍、晁繼周點校本《曾鞏集》。
上一篇:《佛羅倫薩史》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元史紀事本末》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