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外代答》的主要內容,《嶺外代答》導讀
《嶺外代答》是一部記載嶺南(今兩廣)兼及南海、印度洋和地中海各國的宋代地理著作。作者周去非,成書于1178年,全書10卷(元馬端臨《文獻通考》為10卷,明《永樂大典》并為兩卷,清《四庫全書》又厘訂為10卷)、20門、294條。現有《永樂大典》本、《四庫全書》本等,流行的是《知不足齋叢書》本。
周去非,字直夫,南宋永嘉(今浙江溫州)人。興隆元年(1163)進士,淳熙年間(1174—1189)在廣南西路任官,官至桂林通判。任職期間,于嶺南地方風俗、物產、氣候、沿革、經國、疆埸等隨事筆錄400多條;又可能曾隨船出海遠航。后據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及耳聞目見重加刪次,以答客形式著成此書。
全書10卷、20門(現有門題19,卷3后部分佚失一門門題,按內容應為“軍制戶籍”)。卷1含地理(包括百粵故地、五嶺、靈渠、潮等22條)、邊帥(包括廣西經略安撫使等6條) 兩門,28條。卷2外國門上(包括安南國、真臘國等10條)。卷3含外國門下(包括大秦國、木蘭皮國、波斯國等14條)、軍制戶籍門(門題筆者加,包括沿邊兵、寨丁等12條)。卷2、3含兩門,36條。卷4含風土 (包括雪雹、屋室、方言等11條)、法制 (包括奏辟、定擬等6條)兩門,17條。卷5含為財計門(包括廣右漕什、廣西鹽法等8條)。卷6含器用 (包括端硯、茶具等20條)、服用 (包括布、水紬等等10條)、食用 (包括酒、茶等7條)3門,37條。卷7含香 (包括沉水香、蓬萊香等7條)、樂器(包括腰鼓、銅鼓等6條)、寶貨(包括珠池、琥珀等7條)、金石(包括生金、丹砂水銀等13條)4門,33條。卷8為花木門(包括桂、榕、柚子等45條)。卷9為禽獸門 (包括象、虎、天馬等38條)。卷10含蟲魚 (包括蚺蛇、嘉魚等12條)、古跡(包括秦城等9條)、蠻俗 (包括獠俗等16條)、志異 (包括天神、圣佛等15條) 4門,52條。
書中系統地論述了秦代以來嶺南地區的歷史地理的建置沿革,較全面地記載了嶺南地區的自然環境、社會經濟和民情風土,其中邊帥門、法制門、財計門等,補充了正史之缺失。
書中較詳細地記錄了南海一些島嶼及東南亞、南洋群島、南亞、西亞以至遠至非洲馬達加斯加島一帶東非海岸和歐洲西班牙一帶的自然環境、物產、民情。如對大秦國(今敘利亞)的描寫很有價值,“大秦國者,西天諸國之都會,大食(阿拉伯)蕃商所萃之地也。……所食之物多飯餅肉,不飲酒,……土產玻璃、珊瑚、生金、花飾、縵布、紅瑪瑙、珍珠。”至今是研究該國歷史地理的重要資料。此書的域外地理記載對當時和后世的域外地理概念影響很大,如趙汝適的《諸番志》多采于此書。
《四庫全書提要》指出:“其書條分縷析,視嵇含、劉恂、段公路諸書,敘述為詳”,“實足補正史所未備”。即說此書是研究嶺南(即廣東、廣西)的重要歷史地理文獻,它比晉代學者嵇含的《南方草木狀》(3卷)、唐代學者劉恂的《嶺表錄異》(3卷)、唐代學者段公路的《北戶錄》 (3卷),都要詳備,價值更大。
上一篇:《嶺南遺書》的主要內容,《嶺南遺書》導讀
下一篇:《左傳》的主要內容,《左傳》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