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娥并與桑洛》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傣族長篇敘事詩。長2000余行,在云南德宏州、西雙版納州、耿馬等傣族聚集區廣為流傳。1958年9月,云南省民族民間文學德宏調查隊在潞西、瑞麗、盈江3個傣族聚住的區域做了廣泛的調查,搜集到幾種異文和8個手抄本。后經刀保乾、刀庭秀、龔肅政等翻譯,調查隊集體整理,1960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和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單行本。
其主要內容是:桑洛是一個漂亮能干的小伙子,出生于富商家庭。他的母親從家庭的利益出發,要他和有錢的阿扁結婚,遭到桑洛的拒絕。他要離開母親的束縛:“走進深山老林,自由自在滿山跑”,他外出去做生意。此時,他與美麗善良的姑娘娥并相愛了,他們之間的感情“像金色的藤,攀在一棵樹上,扭得比絲線還緊”。但是他們的愛情卻遭到桑洛母親的強烈反對。她看不起貧窮的娥并,當娥并到她家去尋找桑洛時,她加之惡言侮辱,百般折磨。沒有見到情人的娥并含淚在森林里生下一孩子,最后含冤九泉。桑洛聞訊,自殺于娥并身前。桑洛母親在他們死后還要拆散這段姻緣,她把兩座墳墓隔斷,又把墳上長出的根根相連的蘆葦燒光,在沖天火光中,娥并與桑洛化做了兩顆明星:“一顆星出現在黃昏,/一顆星出現在黎明。/年年三月兩顆星相會在一起,/它們是那樣明亮、美麗”。娥并與桑洛用自己年輕的生命,表示了對吃人的封建婚姻制度的蔑視與反抗。長詩語言質樸,哀婉動人,熔敘事、抒情、描寫為一爐。
上一篇:《失樂園》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娛目醒心編》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