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南北朝·王琰·冥祥記
南朝梁志怪小說集。王琰撰。《隋書·經籍志》雜傳類著錄,十卷;《新唐書·藝文志》入丙部小說家類。佚于宋。《說郛》、《古今說部叢書》皆輯佚文一卷。魯迅《古小說鉤沉》輯131條佚文及自序一篇。據《自序》說,王琰幼在交阯,曾從高僧賢法師受五戒,并得觀世音菩薩金像一座,后金像兩次顯靈,“循復其事,有感深懷,沿此征覿,綴成此記”。其主旨在勸人崇奉佛教,為當時“釋氏輔教書”的代表作之一。所記故事,具體內容約有以下幾類:(1)佛像瑞驗故事。如《僧洪》記京師瓦官寺僧洪偷鑄佛金像,后洪由此押入獄中,便“心念觀世音,日誦百遍”,竟夢所鑄佛像往獄,囑其“無慮”,后果然在佛靈護佑下被敕出獄。 《史通》、《陳云范妻》等則記觀世音像顯驗。(2)佛經顯效故事。如《劉度》記晉時虜主木末欲滅遼城,劉度率眾歸命觀世音,頃之,木末即見《觀世音經》從空中下,遂省刑戮,此城免害。《丁承》、《于法蘭》等亦記此類事。(3)僧人高行神跡故事。如《耆域》條記耆域將游關洛,渡河無舟,能自達彼岸;于前行路上,遇兩虎迎來,則使之“弭耳掉尾”,并手摩虎頭,使虎入草等。其中“伏虎”事,情事頗奇。《佛調》、《犍陀勒》等亦屬此類。(4)輪回轉世故事。如《陳秀遠》和《董青建》。前者記陳秀遠前世原身為一青襖白裳嫗,“供養佛,故得轉身”。后者記董青建四十七年來“七死七生”;而“得離七苦”等事。(5)地獄故事。如《支法衡》、《程道惠》、《李清》、《慧達》、《趙泰》等。像《慧達》記沙門慧達被縛送往地獄所見“寒冰獄”、“刀山獄”等情景及慧達在地獄中備受磨難而后復活出家奉法等。宣揚了善惡報應說,要人相信在陽間做了壞事的人,到陰間后必受種種折磨。以上幾類故事,雖然含有勸善懲惡、主張清靜、反對淫樂等一些積極因素,但更多的是宣揚宗教迷信,鼓吹服從封建統治,起到了為剝削階級服務的作用。從藝術上看:(1)書中頗記有一些比較新鮮奇特的幻想情節,讀起來特有異趣。后世志怪、傳奇和神魔小說中關于佛法神力變化的各種幻想情節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冥祥記》的影響。(2)書中作品的篇幅大大加長,在五百字以上者為數不是少許(約有十二條)。《慧達》長達一千二百余字,《趙泰》、《陳安居》長達一千一百余字。這些作品語言運用自如,情節復雜曲折,敘事縝密細致,描寫具體生動。作者在著意求細描繪,并運用了對話等描寫手段。已經突破了魏晉六朝志怪小說“叢殘小語”、“粗陳梗概”的格局,取得了較高的藝術成就,在中國小說史上是一個很大的躍進。
上一篇:《秦漢·劉安·共工怒觸不周山》簡析
下一篇:《秦漢·劉向·列仙傳》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