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度量衡史》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為《中國文化史叢書》之一。1937年商務(wù)印書館出版,1984年上海書店影印出版。該書作者吳承洛(1872~1955),福建浦城人。1916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1917年赴美留學,1920年獲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學位。回國后歷任北師大教授、北工大教授、國民黨政府實業(yè)部度量衡局局長。新中國成立后,任中國化學會秘書長,中央學術(shù)名辭審議委員會化學名詞小組成員,是中國化學科學名詞規(guī)范化的奠基者和劃一現(xiàn)代度量衡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著有該書及《化學工程》等。
“考古之學,最要有二端:一須有史籍之記載,然后始能根據(jù),求有所得;二須有實物之佐證,然后考據(jù)之功始有把握”。但是研究中國的度量衡史,在這二端上均有困難。一則中國度量衡史籍缺乏,二則中國度量衡器物之喪沒。作者只能充分利用片斷的史料,進行貫通與整理,參互驗證。“以求中國度量衡興廢改革之關(guān)鍵,而作歷代度量衡定制變遷之研究”,然后著作此書,從中可了解中國度量衡史事之概要。全書分為上下兩編。上編《中國歷代度量衡》,包括總說,度量衡制度的標準,中國度量衡單量之變遷,中國度量衡命名通考,第一時期中國度量衡,第二時期中國度量衡,第三時期中國度量衡,第四時期中國度量衡,第五時期中國度量衡等9章。下編《中國現(xiàn)代度量衡》,包括民間度量衡過去紊亂之一般,甲乙制施行之前后,中國度量衡制度之確定,劃一度量衡實施辦法之決定,劃一度量衡行政之經(jīng)過等5章。并附有32幅圖、54張表。材料豐富、考證嚴細,實為研究中國度量衡發(fā)展之重要資料。
上一篇:《中國古代間諜史》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中國甲骨學史》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