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譚》簡介|鑒賞
文言小說集。清管世灝(乾隆嘉慶間人)撰,參見附錄小傳。四卷,三十一篇,成書于嘉慶六年(1801)。書前有嘉慶六年自序,嘉慶七年其叔管題雁序,同治二年(1863)蟄庵居士序及周春、葛荃的題詞。篇后有管題雁評語,稱“柳衣氏曰”。本書先以鈔本流傳,直至光緒初年(1875前后)始由申報館排印問世,收在《申報館叢書》內,此后坊間翻刻頗多。
本書大體上可分為傳奇小說和寓意小說兩種類型?;旧鲜且砸粋€窮愁潦倒、懷才不遇的知識分子的眼光來觀察世界、反映現實的,反映了這些人的人生追求和憤懣不平。寓意小說受《諧鐸》等書影響較深,對社會上的某些黑暗現象極盡喜笑怒罵之能事。 《竇由》篇寫了一個狗國,影射封建官僚機構,指斥統(tǒng)治者品格低下如狗。 《財神》、 《錢通神》等篇是揭露金錢罪惡的。特別著眼于金錢勢力對知識分子的才能的摧殘,和銅臭對人的靈魂的玷污。連“文起八代之衰”的韓愈也不得不拜倒在財神的腳下。 《八仙赴試》、 《鬼榜》等篇揭露了科舉制度的某些流弊,嘲弄了無恥文人追求功名利祿的丑態(tài)。 《虎變》篇通過人和虎聯親的故事,寫人心惟危,人比虎還要兇殘。 《酆都縣洞》篇寫的是陰間,在這里人鬼顛倒,鬼反而懼人三分。最后這兩篇有一定概括性,可以說反映了作者對統(tǒng)治階級內部人際關系的總體感受。象《諧鐸》一樣,這些作品也都把矛頭指向了貪官污吏、豪商地主、無恥文人之流,表現了作者的孤獨感、壓抑感和憤恨情緒。但因作者喜用化抽象為具體的象征、諷喻的方法,很少寫實,因而憤慨有余而缺乏深度。
傳奇小說多是纏綿有致的愛情故事,較多地反映了作者的理想、追求和文采。男主人公多是坎坷不遇的窮書生,可以說是作者自己的寫照。女主人公多以花妖狐魅、月姊仙姝的面目出現,她們端莊妙麗,溫順閑靜,富于才藻,實際上是一些大家閨秀。與《聊齋志異》、 《夜譚隨錄》等書中的的野性少女風范迥異。這些人的性格差別不大,往往給人以模糊雷同之感,只有少數人寫得較有特色。 《繩技俠女》中的女俠,出身下層,恩怨分明,在智斗強敵時,身受致命重傷,但至死不露聲色,幾天后有人去看望她,才知她早已殞命。這是一個意志超人的巾幗英雄。 《鮑璧人》篇文情曲折,很有話本色彩。女主角素云,是年輕孀婦。她不甘孤寂,在愛情的角逐中,巧用心計,主動爭奪,但一旦占了上風,又于心不忍,表示懺悔,主動補過。這是一個本質上善良而內心又較復雜的市民層人物。這些愛情故事,除了贊美青年男女的優(yōu)美情操和純真愛情外,還有另外的含義。這就是,窮書生與大家閨秀聯姻,實質上就是投靠金錢權勢。一旦婚姻成就,他們的境遇就發(fā)生變化, 伴隨著“洞房花燭夜”而來的往往就是“金榜題名時”。在這些作品中,作者不強調心靈的契合,卻用嬌妻美妾、富貴神仙式的世俗生活來做點染,也恰好泄漏了作者的真實意圖。在作者看來,那些在科考中蠅營狗茍、以求一逞的人是鄙俗的。其實,作者自己的這種人生追求也不高雅,對前者的嘲諷隱含著作者自己科場失意的埋怨。
作者較有文采,但社會閱歷較淺,生活底子不厚,只有個別篇章附帶地反映了一點人民疾苦,因此,整個說來,作品的內容不夠充實,但藝術形式卻較為精美。情節(jié)委宛,構思新穎,描寫工致,語言典麗而富于節(jié)奏,詩詞也有特色,都是本書的長處。除了受到《聊齋志異》、《諧鐸》等書的明顯影響之外,本書還受到白話小說的一些熏陶。如上文提到的《鮑璧人》篇,可以說是一篇文言擬話本?!度悍甲V》篇寫月宮萬花園中的群芳,因有一支銀桂投生塵世,也紛紛跟著下世“造歷幻緣”,演出了一段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這種由虛生實,真幻結合的寫法,逼似《紅樓夢》及《鏡花緣》的格局。這里,也是具體而微的反映了文言小說與白話小說互相影響的一些情況。
上一篇:《錄異記》簡介|鑒賞
下一篇:《徐鐵臼*》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