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庫全書薈要》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四庫全書薈要》是在編纂《四庫全書》的同時編成的一部規模較小的叢書,它被稱作《四庫全書》的姊妹編。乾隆三十八年(1773)五月,《四庫全書》開館不久,乾隆考慮到自己已年逾花甲,不一定能看到《四庫全書》的告成,便下令從準備編入《四庫全書》的書籍中選擇一部分重要典籍,編成一部《四庫全書薈要》,陳設在宮中,專供他本人閱讀觀覽。乾隆指定四庫館總裁于敏中、王際華專司其事,乾隆四十四年(1779),《薈要》最后編成,并抄成兩部,分別庋藏在宮中摛藻堂和圓明園的味腴書屋。
《薈要》共收書463種,其編纂體例和格式全同《四庫全書》,在書籍的選擇上,標準更為嚴格,由于是專供皇帝閱讀的,因此在選書時不免有更多的忌諱,于是就出現了大量采錄清歷朝皇帝欽定、御纂的各種書籍的情況,中國古代的重要典籍大部分都已包羅在內?!端C要》在版本選擇、??薄⒊瓕懙雀鱾€環節上都要比《四庫全書》勝出一籌,據有人統計,《薈要》中的書籍與《四庫全書》版本不同的有188種,基本上都是前者優于后者,所以《薈要》雖然只是《四庫全書》的一部縮編,但卻有著它獨特的文獻價值。《薈要》成書后又編成一部《四庫全書薈要總目》,它的分類與《四庫總目》大為不同,《薈要總目》的解題十分簡要,但每篇解題都詳細說明版本來源和校本情況,這是它優于《四庫總目》的地方。
藏在圓明園味腴書屋的那部《薈要》,在咸豐十年(1860)英法聯軍焚毀圓明園時,與文源閣《四庫全書》一起化為灰燼。藏于摛藻堂的一部在建國前夕被運往臺灣,現藏臺灣故宮博物院。1985年臺灣世界書局將這部《四庫全書薈要》全部影印出版。
上一篇:《四聲猿》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四庫提要補正》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