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秀軒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詩文集。不分卷,凡33集。明朝天啟年間刊刻。作者鐘惺(1574~1624),字伯敬,號止公,又號退谷、退安。湖廣竟陵人。萬歷三十八年進士,累官至福建提學僉事。是晚明文壇“竟陵派”的領袖。于詩文反對摹古,但又以公安派的作品為輕率,倡導幽深孤峭,追求形式上的險僻。著作尚有《史懷》、《毛詩解》、《鐘伯敬先生遺稿》,并輯有《詩歸》、《明詩歸》、《名嬡詩歸》等。另有題名惺所作演述上古史事的小說多種,實系后人偽托。
《隱秀軒集》按天地玄黃等字號編次為33集。在清朝乾隆時期被禁毀。禁毀的原因有二:其一是,該書中有一篇《代薦遼東陣亡將士疏》,這是為萬歷四十七年明朝與努爾哈赤大戰慘死的4萬余明朝將士表示哀悼并祝告上蒼讓他們的靈魂早升天國的文章。文章哀悼的是女真人刀下的冤魂,悲憤之間還痛罵了“建虜猖獗”等語,這實際上就是罵了滿清的祖先努爾哈赤。乾隆四十一年上諭指出:“明季諸人書集,詞意抵觸本朝者,自當在銷毀之列?!痹摃匀辉诮匐y逃。其二是,鐘惺帶頭在晚明文壇上另辟蹊徑,無視古文的正統,主張文學要抒寫性靈,表現真實的個性與思想感情。這些都有悖于文學創作的正統。乾隆五十三年,清圣祖在諭中說:“朕惟治天下,以人心風俗為本。欲正人心,厚風俗,必崇尚經學而嚴絕非圣之書,此不易之理也。”因而對于鐘惺一干人思想行為、學說主張中的異端,自然會共誅之、共討之的。所以有人說他們是“小人而無忌憚者”,有人說他們的作品“大抵以纖詭幽渺為宗,”有人干脆責罵鐘惺是“詩妖”。就這樣,在晚明文壇上影響很大的鐘惺,“天下翕然從之”達30余年的鐘惺的詩文集,竟在非正統的夷族出身的滿清統治者眼里被視作非正統的異端,被指斥,被焚毀了。
上一篇:《阿詩瑪》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隸釋·隸續》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