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通義》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東漢班固撰。又名《白虎通》、《白虎通德論》。由班固筆錄東漢章帝建初四年(79)經學家的辯論撰集而成,因辯論在白虎觀舉行而得名,是記述漢代經學史的重要文獻。主要內容是講論《五經》同異,以今文經義統一經學,繼承西漢董仲舒以后今文經學的觀點,以陰陽、五行說為基礎來解釋自然、社會、倫理、人生和日常生活的種種現象。《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說它“征引《六經》傳記而外,涉及緯讖,乃東漢習尚使然。又有《王度記》、《三正記》、《別名記》、《親屬記》,則《禮》之逸篇。漢時崇尚經學,咸兢兢守其師承,古義舊聞,多存乎是”。該書內容廣泛涉及政治、社會的各個方面,在當時具有國家法規的性質,有很大的權威性,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如第6卷《商賈》門說:“商賈何謂也?商之為言,商其遠近,度其有無,通四方之物,故謂之商也。賈之為言固,固有其用物以待民來,以求其利者也。”第8卷《宗族》門說:“宗者何謂也?宗,尊也,為先祖主也,宗人之所尊也。《禮》曰:宗人將有事,族人皆待。圣者所以必有宗何也?所以長和睦也。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于有無,所以紀理族人者也。族者何也?族者,湊也,聚也,謂恩愛相流湊也。生相親愛,死相哀痛,有會聚之通,故謂之族。”其中雖多稱引古籍,實際上則更多地反映了當時人的思想觀念,以及自然狀態下的商品經濟和宗族門閥勢力漸趨抬頭的實際狀況。《漢書·藝文志》、《新唐書·藝文志》均著錄為6卷。宋代《崇文總目》著錄為10卷,凡14篇。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著錄作10卷,凡44門,與今本同。此書版本有元大德九年(1305)刻本,清光緒元年(1875)淮南書局刻本。注本有清陳立《白虎通義疏證》等。通行版本有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據元刻本影印《白虎通德論》本。
上一篇:《白兔記》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盂蘭盆經》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