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偶之家》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社會問題劇《玩偶之家》(又譯《娜拉》、《傀儡家庭》),是著名挪威戲劇家易卜生的代表作。劇中的娜拉活潑美麗,從小就是父親的玩偶——“泥娃”孩子,婚后,又成為丈夫海爾茂的玩偶。她很愛丈夫,曾為救患重病的海爾茂的命,而偽造父親的簽字向柯洛克斯泰私下借錢,醫好了丈夫的病。她節衣縮食,并在夜間偷偷做些抄寫工作,以還清債務。她將此引為驕傲。后來,海爾茂就任銀行經理,欲辭退下屬柯洛克斯泰。柯洛克斯泰則以娜拉偽造簽字的借據相要挾。海爾茂因此大罵娜拉斷送了他的前途和名譽,怒斥娜拉下賤無恥,并要剝奪妻子教育子女的權利。在娜拉的老同學,曾是債主情人的林丹夫人幫助下,柯洛克斯泰將借據退還給娜拉。海爾茂化險為夷,對妻子又換成一副溫柔的笑臉。娜拉覺醒了,感受到夫妻關系的不平等,看清了自私虛偽、視自己為玩偶的丈夫的本來面目。為了要“做一個人”,她不能忍受這種恥辱的處境,不顧丈夫的阻攔,憤然離開了玩偶之家。1879年劇作問世后,引起巨大反響,娜拉要求個性解放、夫妻平等的態度,遭到上流社會的非議。而進步人士則認為《玩偶之家》是婦女要求獨立的宣言,娜拉的出走是對當時宗教、道德、法律、婚姻的強烈抗議。恩格斯指出,娜拉是有自由意志與獨立精神的“挪威的小資產階級婦女”的代表。我國早在“五四”運動前就上演了該劇,1918年6月《新青年》“易卜生”號發表了羅家倫與胡適合譯的《娜拉》。該劇在我國上演不衰,對我國婦女解放運動起到了推動作用。易卜生還創作有詩劇《布蘭德》、《彼爾·英特》,社會問題劇《社會支柱》、《群鬼》、《人民公敵》等。解放后,人民文學出版社多次出版過潘家洵翻譯的易卜生的《玩偶之家》等劇作。
上一篇:《玉海》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生的與熟的》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