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話叢編》的主要內容,《詞話叢編》導讀
《詞話叢編》是一部大型的詞話叢書。今人唐圭璋(1901—1990)編。他自1931年起,就“蓄志搜輯”,積三載之辛勞,遍檢各大叢書、明清人集及各家選本,從中搜集宋至近代詞話60種,編成《詞話叢書》。1934年春,由江蘇省立國學圖書館排印。由于編者的經濟力量不足,當時只印行了200部。1959年唐氏乘治病間隙,對此書進行了修訂,后來復增加宋人詞話和晚清諸家詞話25種,使全書從初刊的60種增補至85種(附錄4種)。不僅加以標點,而且給每則詞話都加了概括內容宗旨的提示性的小標題。1986年以精裝5冊由中華書局出版。
《詞話叢編》初刊本線裝24冊,凡60種190卷,計有宋人詞話7種: 王灼 《碧雞漫志》5卷,吳曾 《能改齋漫錄》2卷,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2卷( “漫錄”、“叢話”之屬,今均改為 “詞話”),魏慶之 《詩人玉屑》1卷 (今改名 《魏慶之詞話》后附 《中興詞話》),周密 《浩然齋雅談》1卷(今改為 《浩然齋詞話》),張炎 《詞源》2卷,沈義父 《樂府指迷》1卷; 元人詞話2種:吳師道 《吳禮部詞話》1卷,陸行直撰、胡元儀釋 《詞旨》2卷; 明詞話4種: 陳霆 《渚山堂詞話》3卷,王世貞 《弇州山人詞評》1卷 (今改名 《藝苑卮言》),俞彥 《爰園詞話》1卷,楊慎 《詞品》6卷拾遺1卷補1卷(今本刪去補1卷);清人詞話41種:李漁《窺詞管見》 1卷,毛奇齡 《西河詞話》 2卷,王又華《古今詞論》 1卷,劉體仁 《七頌堂詞繹》 1卷,沈謙《填詞雜說》1卷,鄒祗謨《遠志齋詞衷》1卷,王士禛《花草蒙拾》 1卷,賀裳 《皺水軒詞筌》 1卷,彭孫遹《金粟詞話》1卷,沈雄輯《古今詞話》8卷,王奕清等《歷代詩余話》10卷,李調元 《雨村詞話》4卷,田同之 《西圃詞說》1卷,查禮 《銅鼓書堂詞話》1卷,焦循 《雕菰樓詞話》1卷,郭麟 《靈芬館詞話》2卷,許昂霄 《詞綜偶評》1卷,周濟 《介存齋論詞雜著》1卷附 《宋四家詞選目錄序論》1卷,馮金伯輯 《詞苑萃編》24卷,葉申薌《本事詞》2卷,吳衡照 《蓮子居詞話》4卷,宋翔鳳 《樂府余論》1卷,謝元淮 《填詞淺說》1卷,鄧廷楨 《雙硯齋詞話》1卷,陸鎣 《問花樓詞話》1卷,孫麟趾 《詞徑》1卷,丁紹儀 《聽秋聲館詞話》20卷,杜文瀾 《憩園詞話》6卷,江順詒輯《詞學集成》8卷 (附郭麟 《詞品》)、楊夔生 《詞品》,謝章鋌 《賭棋山莊詞話》 12卷、《續詞話》 5卷,馮煦《蒿庵論詞》1卷,沈曾植 《菌閣瑣談》 1卷,蔣敦復《芬陀利室詞話》3卷,劉熙載 《詞概》 1卷,陳廷焯《白雨齋詞話》8卷,譚獻 《復堂詞話》1卷,胡薇元《歲寒居詞話》1卷,沈祥龍《論詞隨筆》1卷,張德瀛《詞征》6卷,陳銳 《袌碧齋詞話》 1卷,張祥齡 《詞論》1卷; 近人6種: 徐珂 《近詞叢話》1卷,王國維《人間詞話》2卷,蔣兆蘭《詞說》1卷,冒廣生 《小三吾亭詞話》5卷,陳洵 《海綃翁說詞稿》1卷,潘飛生《粵雅詞》 1卷。
修訂本所增補者25種35卷,包括趙萬里所輯宋人詞話3種:楊繪《時賢本事曲子集》1卷,楊湜《古今詞話》1卷,鲖陽居士 《復雅歌詞》1卷,以及宋張侃 《拙軒詞話》1卷,《詩人玉屑》卷21所附《中興詞話》16則,初刊60種中未收,亦系新增補。清人詞話9種: 先著、程洪 《詞潔輯評》1卷,毛大瀛輯 《戲鷗居詞話》1卷, 張惠言 《張惠言論詞》 1卷, 孫兆溎《片玉山房詞話》1卷,錢裴仲《雨華庵詞話》1卷,黃氏 《蓼園詞評》1卷,李佳 《左庵詞話》2卷,李寶嘉《南亭詞話》1卷,陳廷焯《詞壇叢話》1卷。近人詞話11種:王闿運《湘綺樓評詞》1卷,梁啟超《飲冰室評詞》1卷,鄭文焯 《大鶴山人詞話》1卷,朱祖謀 《彊村老人評詞》1卷,況周頤 《蕙風詞話》5卷、《續詞話》2卷、《玉樓述雅》1卷,周曾錦 《臥廬詞話》1卷,夏敬觀《忍古樓詞話》1卷,蔡嵩云《柯亭詞論》1卷,陳匪石 《聲執》 2卷。
詞話的體裁仿自詩話,隨著兩宋詞作的繁榮而興起的。《時賢本事曲子集》被梁啟超稱為 “最古之詞話”,繼之而起,代有所作,特別是清代詞學昌盛,詞話之作,尤蔚為風氣。但眾多的詞話著作,或散于叢刻,或附于本集,或作為評注見于各類選本,很少單獨成書。而唐氏將歷代散見的詞話匯為一編,成為詞林的鴻編巨制,為詞學乃至文學史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尤其是修訂本,將宋人詞話由原來的7種增至11種(并附錄1種),彌足珍貴。所增補清人與近人之作尤多,像 《蕙風詞話》,朱孝臧譽為 “自有詞話以來,無有此種詞學之作”,《張惠言論詞》亦向為人矚目,被認為詞學名著。輯本《詞潔輯評》、《蓼園詞評》,所評獨具慧眼,原書已不易見。全書所收詞話不乏精校本、增補本、罕見本、原鈔本,且都注明版本來源,便于讀者查閱稽考。
參考文獻
- 吳熊和:《〈詞話叢編〉讀后》,《書品》1991年第3期。
上一篇:《詞綜》的主要內容,《詞綜》導讀
下一篇:《詞選》的主要內容,《詞選》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