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思想通史》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侯外廬主編。多卷本中國思想史專著。內容綜合了哲學思想、邏輯思想和社會思想,涉及范圍較廣。共5卷。其中第1卷為古代編,上自殷代,下至戰國時期,題為侯外廬、趙紀彬、杜國庠著,建國前后1950年三聯書店出版。后來第1、2、3卷曾修訂一次,1957人民出版社再版。第4卷為唐宋元明時期,題為侯外廬主編,侯外廬、趙紀彬、杜國庠、邱漢生、白壽彝楊榮國、楊向奎、諸青(幾個青年)執筆。編寫過程前后將近10年,中間曾經過增補和訂正。1959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分為上下兩冊。上冊為隋唐至北宋時期,下冊為南宋至明代時期。第5卷為《十七世紀至十九世紀四十年代中國早期啟蒙思想史》,侯外廬著。是將作者抗戰時期由生活書店出版的《中國近代思想學說史》一書中1840年以前的部分加以修訂而成的。該書在學術研究、理論觀點及編纂體例上,都有很大的創新。如第1卷《古代思想》分為上中下3篇共17章。上篇為《中國古代思想緒論》,側重于對社會基礎、上層建筑和意識形態的說明。中篇為《孔墨顯學》,共2章,《孔墨顯學和前期儒學思想》一章即著重論孔子,《前期墨家的思想》一章即著重論墨子,對孔、墨這兩個最重要的大思想家都不以“孔子”、“墨子”名篇。下篇為《戰國百家爭鳴的學術思想》,共10章,依次論述老子、莊子、楊朱、思孟、惠施、公孫龍、后期墨家、荀子、法家以及縱橫家、陰陽五行和雜家的思想,大體以人物名篇,且加有論斷。如稱莊子為主觀唯心主義,思孟學派為唯心主義,惠施為相對主義唯心思想,公孫龍為絕對主義唯心思想等。而于老子亦列在戰國時期,尤與他書不同。在學術見解方面,如提出中國哲學的特點之一是以“賢人作風”著稱。認為:“就歷史的屬性來看,中國的‘賢人’與希臘的‘智者’同為古代國民階級的思想代表。中西兩相對勘,我們可以說,希臘古代思想史在起點上,是追求知識、解答宇宙根源問題的‘智者氣象’。而中國古代思想史在起點上,是關心治通、解明倫理的‘賢人作風’。”“以倫常治通的人生智為唯一關心的問題,而無暇論究好象不著實際,不合實用的希臘智者所醉心的宇宙根源問題,以及認識自然與一般知識技能的問題。”1987年出版的《中國大百科全書·哲學卷》稱該書“是中國迄今最詳備的一部思想史著作,在學術界有較大的影響。”
上一篇:《中國善本書提要》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索引》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