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袁若娟
人群中幽然浮現的張張面孔:
濕漉漉、黑黝黝樹枝上的片片花瓣。
(袁若娟譯)
(美國)埃茲拉·龐德
潮濕、幽暗的巴黎地鐵車站。上上下下的人們,來去匆匆。列車一趟趟呼嘯而過,帶來光、卷走明。一張張面孔,星星點點,三五成群,簇擁成堆。全向光,半迎光,全背光,側逆光,……紅的、白的、黃的、黑的……五彩繽紛。不知從何方鉆出來一張臉?眼前的張張臉又不知消逝在何方?這是詩人在地鐵車站的所見所感。
霪雨霏霏,連日不開,是早春?是暮春?繁花重重,堆壓在樹枝上。浸了多日水的樹枝,不堪重負,淅淅瀝瀝的水仿佛是它卸下的重擔。經了長時雨的枝權,黑斑累累、霉點疊疊,黑黝黝,給綠色的春天抹上了一道道陰影。陰霾中透出一線光,濕漉漉的枝,水淋琳的花,迎著光,逆著光,反射著,折射著,……千姿百態,五顏六色。這是詩人在地鐵車站突發的聯想。
面孔和花瓣,地鐵車站和濕漉漉的黑樹枝,有某種外觀上的相似,有某種情緒上的相通。也許油膩膩、亂哄哄、臭熏熏、潮呼呼的地鐵車站就象那久雨不晴、發了霉的天氣?也許那縱橫交錯的鐵軌、來來往往的列車就象那橫七豎八的黑樹枝?也許那張張面孔就象哪片片花瓣?……讀者可以展開最充分的想象,去猜度、去揣摸、去聯想、去創造。
龐德是英美意象派詩歌運動的創始人,這是一首極典型的意象派詩,此詩剛寫成時長達三十行,六個月后被詩人刪減成十五行,一年后只剩下了兩行。兩行詩,兩個孤立的意象,詩人抽掉了聯想,比喻的橋梁,形成了意象與意象之間的脫節,給欣賞留下了極廣闊的空間。我們的聯想也許就是詩人當時的聯想,也許風馬牛不相及,這都無關緊要,重要的是我們的想象力被激發了,我們的創造力被釋放了。
上一篇:告別海上
下一篇:城市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