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傳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清錢儀吉輯。錢儀吉(1783~1850)字衎石,號心壺、新梧,浙江嘉興人。嘉慶進士,選庶吉士,散館后任戶部主事,擢御史,遷給事中。道光中客游嶺南,主講于學海堂,后又主講開封大梁書院。著作除該書外尚有《經典證文》、《補晉兵志》等多種。該書共164卷。原名《百家征獻錄》、《五百家銀管集》。匯輯清代自清太祖天命年間至嘉慶年間(1616~1820)的人物碑傳,王公大夫士庶1680余人,又烈女330余人,共2000余人,體例仿照宋代杜大珪《名臣碑傳集》和明代焦竑《獻征錄》。“采集諸先正碑版狀記之文,旁及地志雜傳,以其時,以其爵,以其事比而厭之”。“或一人之事雜見他書者,同時之跡及其子孫言行有可稱者,間為附錄,殿于本篇?;蛘撘皇露胺癫煌?,述一事而甲乙不同,或推挹過當,或沿習忘反者,亦往往有之。自知言者觀之,固可考信而不惑也?!弊髡咦孕蚍Q該書的編纂宗者是:“要其大體,主乎樂通人善,以為賢士大丈蓄德之助?!惫卜譃樽谑摇⒐Τ肌⒃纵o、部院大臣、內閣九卿、翰詹、科道、曹司、督撫、河臣、監(jiān)司、守令、校官、佐貳雜職、武臣、忠節(jié)、逸民、理學、經學、文學、孝友、義行、方術、蕃臣、烈女等25類,并附有《作者略》和《引用書目》。資料多采自方志和文集。其中第45卷以前功臣、宰輔、大臣、翰詹類目中額宜都、費英東等18人,均于碑傳全篇外,另節(jié)取他說,考異刊用,作為附錄。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諸可寶評價說:“視先生書之體裁閎正,取舍謹嚴,相去又不待論已,敢記因由,用諗世之善讀書者。”該書草創(chuàng)于道光三、四年間,作者自序寫于道光六年,但在道光十六、七年間和二十五、六年間又曾對內容及體例加以修訂。從其稿本上看,該書似為未完成之作。版本有光緒年江蘇書局刊本。有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清代碑傳全集》、1988年上海書店《清碑傳合集》、及臺灣明文書局《清代傳記叢刊》影印本,書前有諸可寶???。該書編纂成書之后,體例多為世人效仿??娷鯇O編有《續(xù)碑傳集》86卷,閔爾昌編有《碑傳集補》60卷,汪兆鏞又編有《碑傳集三編》50卷。這千種碑傳比較完整系統(tǒng)地提供了有清一代的人物傳記資料,可相互參看。
上一篇:《甌北詩話》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禮記》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