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甌北詩話》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本書為清代趙翼(號甌北)所撰的詩話,12卷。前10卷評論唐、宋、元、明、清10家,計李白、杜甫、韓愈、白居易、蘇軾各一卷,陸游二卷(附年譜),元好問、高啟合一卷,吳偉業、查慎行各一卷。后2卷是續詩話,論韋應物、杜牧、王安石、黃庭堅諸人詩及詩格詩體。趙翼是乾隆年間著名詩人,與袁枚、蔣士銓并稱“江右三大家”。他的詩論,觀點極為鮮明,即反對“榮古虐今”,力主“爭新”、“獨創”。他的論詩絕句:“詞客爭新角短長,迭開風氣遞登場;自身已有初、中、晚,安得千秋尚漢唐?”這與另幾首都表現了一定的發展觀點和追求創造的精神。再就本書的體制看,把他同一朝代的吳偉業、查慎行與李、杜相提并論,這是相當膽大的,與崇尚漢唐、“勸人不讀唐以后書”的復古派迥然不同。他評詩,內容與形式并重,要這兩方面都能創新才能成家。他既反對一味摹倣古人,認為這不過是“拾人牙后”、“抱柱守株”的“優孟”而已;同時也反對那些只在詞句上“爭難斗險、使人駭目”的形式主義傾向,認為元、白的詩觸景生情,用眼前語、口頭語自能沁人心脾、耐人咀嚼,因而較勝于韓、孟,“世徒以‘輕、俗’訾之,此不知詩者也!”也批評了那些把黃庭堅捧在蘇軾之上,以及說蘇軾超過陸游的人,因為陸游的詩具有豐富的愛國內容,而蘇軾在“烏臺詩案”后寫詩往往回避現實。蘇、黃的優劣表現在寫作方法上,蘇隨物賦形、信筆揮灑的熟練技巧,較之黃庭堅的“專以拗峭避俗、不肯作一尋常語、而無從容游泳之趣”是略勝一籌的。他批評江西詩派“無一字無來歷”,“寧不工而不肯不典,寧不切而不肯不奧,故往往意為詞累,而性情反為所掩”,可說是一針見血的高論。但作者囿于時代局限,書中不免有一些封建糟粕,有待于讀者的揚棄?;羲闪?、胡主佑根據壽考堂、湛貽堂等《甌北全集》本作了校點,列入“中國古典文學理論批評專著選輯”之一,1962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印行,1981年再版。
上一篇:《瑪納斯》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碑傳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