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會要》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北宋王溥撰。王溥(922~982),字齊物,并州祁縣人。后漢乾祐進士,仕后周為中書侍郎、平章事,宋初進位司空。一生好學,手不釋卷,聚書至一萬余卷。著述除《五代會要》外,另有《唐會要》100卷,《周世宗實錄》40卷,《文集》20卷等。該書共30卷。為記述五代時期典章政事的政書。體例仍依《唐會要》,按類編排。共分為279目,其中第1至6卷記帝號及宮中各項制度,第7卷記樂,第8卷記禮,第9卷記刑,第10至11卷記天文,第12至24卷記各種官制,第25至28卷記社會經濟狀況,第29至30卷記各少數民族和對外關系。取材主要根據五代時期的歷朝實錄,因而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如第8卷《經籍》目中,記載后唐長興二年(931)始依石經文字刻《九經》印板,至后周廣順三年(953)刻成一事,是中國古代正式刻印經書的最早且詳細的紀錄。又如第25、30卷《租稅》、《逃戶》、《鹽鐵》等目中,詳盡地開列了后唐以來的經濟、政策及其衰弊狀況等。可與新、舊《五代史》等相互參照。《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評價說:“歐陽修作《五代史》,僅列《司天》、《職方》二考,其他均未之及。如晉段颙、劉昫等之議廟制,周王樸之議樂,皆學關巨典,亦略而不詳。又如經籍鏤版。昉自長興,千古官書,肇端于是,崇文善政,豈宜削而不書?乃一概刊除,尤為漏略。賴溥是編,得以收放失之舊聞,厥功甚偉。至于《租稅》類中,載周世宗讀《長慶集》,見元微之所上均田表,因令制素成圖,頒賜諸道。而歐史乃云世宗見元微之均田圖,是直以圖為元微之作,乖舛尤甚。微溥是編,亦無由訂歐史之謬也。蓋歐史務談褒貶,為《春秋》之遺法,是編務核典章,為《周官》之舊例,各明一義,相輔而行,讀《五代史》者,又何可無此一書哉!”作者王溥是五代后漢進士,在后周官至右仆射,對五代及唐代制度較為熟悉,同時還撰有《唐會要》100卷,是中國古代最早的一部會要,可并參考。該書于宋太祖建隆二年(961)與《唐會要》一起撰修完畢進呈朝廷,被詔令藏于史館。有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據清代江蘇書局本為底本,參校其他書籍重印出版的標點本。
上一篇:《習學記言序目》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人權宣言》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