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簡介|介紹|概況
長篇小說。明人吳承恩著。關于本書的作者,明陳元之《刊西游記序》說:“不知其何人所為。或曰出今天潢何侯王之國,或曰出八公之徒,或曰出王自制。”明天啟《淮安府志·藝文志一·淮賢文目》將其歸于吳承恩名下。清劉一明《西游原旨序》稱其為“元初長春邱真君之所著也。”清俞樾《九九消夏錄》說:“《千頃堂書目》,有僧宗泐《西游集》一卷。……今俗有《西游記演義》,托之邱長春,不如托之宗泐,尚是釋家本色。”近人魯迅《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說:“《西游記》世人多以為是元朝的道士邱長春做的。”“實則做這《西游記》者:乃是江蘇山陽人吳承恩。”關于本書的主旨,清劉廷璣《在國雜志》說:“《西游記》為證道之書,邱長春借說金丹奧旨,以心風意馬為根本,而五眾以配五行,平空結構,是一蜃樓海市耳。”清王韜《新說西游記圖像序》說:“《西游記》一書,出悟一子手,專在養性修真,煉成內丹,以證大道而登仙籍。”清張書紳《新說西游記總批》說:“《西游記》一書,古人命為證道書,原是證圣賢儒者之道。至謂證仙、佛之道,則誤矣。”明人謝肇淛《五雜俎》說:“《西游記》曼衍虛誕,而其縱橫變化,以猿為心之神,以豬為意之馳。其始之放縱,上天下地,莫能禁制”,而歸于緊箍一咒,能使心猿馴服,至死靡他。蓋亦求放心之喻,非浪作也。”清張含章《西游正旨后跋》說:“我祖師托相作《西游》之太義,乃明示三教一源。故以《周易》作骨,以金丹作脈絡,以瑜迦之教作無為妙相。”清劉一明《西游原旨序》說:“其書闡三教一家之理,傳性命雙修之道。”明《李卓吾先生批評西游記》第七十六回總批說:“妖魔反復處極似世上人情,世上人情反復乃真妖魔也,作《西游記》者不過借妖魔來畫個影子耳。”近人魯迅《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說:“說到這書的宗旨,則有人說是勸說;有人說是談禪;有人說是講道;議論紛紛。但據我看來,實不過出于作者之游戲。”“如果我們一定要問他的大旨,則我覺得明人謝肇淛所說的……幾句話,已經很足以說盡了。”近人胡適《西游記考證》說:“美猴王的天宮革命,雖然失敗,究竟這是一個‘雖敗猶榮’的英雄。”又說:西游記“至多不過有一點愛罵人的玩世主義。”關于本書藝術上的成就,明陳元之《刊西游記序》說:“彼以為濁世不可以莊語也,故委蛇以浮世;委蛇不可以為教也,故微言以中道理;道之言不可以入俗也,故浪謔笑謔以恣肆;笑謔不可以見世也,故流連比類以明意。于是其言始參差,而俶詭可觀,謬悠荒唐,無端崖涯涘,而譚言微中,有作者之心,傲世之意。”明睡鄉居士《二刻拍案驚奇序》說:“《西游》一記,怪誕不經,讀者皆知其謬。然據其所載,師弟四人,各一性情,各一動止,試摘取其一言一事,遂使暗中摸索,亦知其出自何人。”清張書紳《新說西游記總批》說:“《西游》一書,不惟理學淵源,正見其文法井井。看他章有章法,字有字法,句有句法,且更部有部法,處處埋伏,回回照應,不獨深于理,實更精于文也。”清王韜《新說西游記圖像序》說:“其所述神仙鬼怪,變幻奇詭,光怪陸離,殊出于見見聞聞之外,伯益所不能窮,夷堅所不能志,能于山經海錄中別樹一幟,一若宇宙間自有此種異事,俗語不實,流為丹春,至今膾炙人口。”明謝肇淛《文海披沙》說:《西游記》“載玄奘取經西域,道遇魔祟甚多,讀者皆嗤其俚妄。余謂不足嗤也,古亦有之。神農嘗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黃帝伐蚩尤,迷大霧,天命玄女授指南車;禹治水桐柏,遇無支祁,萬靈不能制,庚辰始制之;武王伐紂,五岳之神來見,太公命時粥五器,各以其名進之。至《穆天子傳》、《拾遺記》、《梁四公》又不足論也。《西游記》特其濫觴耳。”魯迅《中國小說史略》說:“作者稟性,‘復善諧劇’,故雖述變幻恍忽之事,亦每雜解頤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而玩世不恭之意寓焉。”《西游記》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偉大的神話小說。作者以犀利的筆鋒,揭示了天宮、地獄、佛國、人間以及魔窟妖洞種種黑暗腐朽的現象,曲折地反映了作者所處時代的社會現實。作品成功地塑造了孫悟空這個敢于反抗,勇于斗爭的藝術形象,寄托了作者理想的人格和鏟除社會不平的政治主張。藝術上運用浪漫主義的創作方法,展現了一個又一個瑰麗多姿的幻想世界,把我國古代浪漫主義文學發展到了頂鋒。語言幽默詼諧。
上一篇:《西廂記》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論語》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