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懷詩》簡介|介紹|概況
組詩名。五言八十二首,四言今存十三首。三國魏阮籍作。南朝宋顏延之說:“阮籍在晉文代,常慮禍患,故發此詠耳?!?《文選》卷二三李善注引)梁鐘嶸《詩品》上說:“晉步兵阮籍,其源出于《小雅》,無雕蟲之功。而《詠懷》之作,可以陶性靈,發幽思。言在耳目之內,情寄八荒之表。洋洋乎會于風雅,使人忘其鄙近,自致遠大。頗多感慨之詞。厥旨淵放,歸趣難求。”唐李善說:“嗣宗身仕亂朝,常恐罹謗遇禍,因茲發詠,故每有憂生之嗟,雖志在刺譏,而文多隱避,百代之下,難以情測。”(《文選》卷二十三《詠懷》詩注)明王世貞《藝苑巵言》卷三說:“阮公《詠懷》,遠近之間,遇境即際,興窮即止,坐不著論,宗佳耳?!鼻逋醴蛑豆旁娫u選》卷四說:“步兵《詠懷》自是曠代絕作,遠紹《國風》,近出入于《十九首》,而以高朗之懷,脫穎之氣,取神似于離合之間,大要如晴云出岫,舒卷無定質。而當其有所不極,則弘忍之力,內視荊、聶矣。且其托體之妙,或以自安,或以自悼,或標物外之旨,或寄疾邪之思;意固徑庭,而言皆一致,信其但然而又不徒然,疑其必然而彼固不然。不但當時雄測之渠長,無可施其怨忌,且使千秋以還了無覓腳根處。”陳祚明《采菽堂古詩選》卷八說:“阮公《詠懷》,神至之筆。觀其抒寫,直取自然,初非琢煉之勞,吐以匠心之感,與《十九首》若離若合,時一冥符。但錯出繁稱,辭多悠謬;審其大旨,始睹厥真。悲在衷心,乃成楚調,而子昂、太白目為古詩,共相仿效,是猶強取龍門憤激之書,命為國史也。且子昂、太白所處之時,寧有阮公之情,而能效其所作也哉!公詩自學《離騷》,而后人以為類《十九首》耳。”沈德潛《古詩源》卷六說:“阮公《詠懷》,反復零亂,興寄無端,和愉哀怨,雜集于中,令讀者莫求歸趣。此其為阮公之詩也。必求時事以實之,則鑿矣?!苯癜?,《詠懷詩》中的作品非作者一時之作。它們曲折地反映了阮籍一生復雜的思想情感?;蚪衣懂敃r政治環境的險惡,表現對社會前途的深沉憂慮和悲傷;或痛恨曹魏統治集團的腐敗,斥責司馬氏的殘忍,諷刺禮法之士的虛偽;或抒寫個人理想不能實現的苦悶和在恐怖環境中憂生懼禍的心情;或表現自己意志消沉,求仙避世的消極情緒。由于當時政治環境黑暗恐怖,作者不敢直接明白地表露心跡,所以多用比興、象征手法,或以歷史、神話暗示,或以自然景物象征,使作品具有一種隱約曲折的藝術風格?!对亼言姟吩谖覈姼枋飞险加兄匾匚弧K粌H大大提高了五言詩的表現藝術,使五言詩完全脫離了模仿樂府的階段,而且對后世抒情詩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左思的《詠史》,陶淵明的《飲酒》,庾信的《擬詠懷》,陳子昂的《感遇》,李白的《古風》,都明顯受其啟發。
上一篇:《同諸公登慈恩寺塔》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哀王孫》簡析|導讀|概況|介紹